<delect id="ptdtp"><noframes id="ptdtp"><delect id="ptdtp"></delect>
    <ins id="ptdtp"><form id="ptdtp"><ins id="ptdtp"></ins></form></ins>

      <cite id="ptdtp"></cite>

      <delect id="ptdtp"><track id="ptdtp"><delect id="ptdtp"></delect></track></delect>

        <cite id="ptdtp"></cite><cite id="ptdtp"><span id="ptdtp"><cite id="ptdtp"></cite></span></cite>

        安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安吉縣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安吉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時間:2021-12-31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縣直各單位

        現將《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安吉縣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

         

        安吉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十三五以來,堅持科技、經濟、生態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入圍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躋身全省工業大縣,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步伐。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安吉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加速期、融入重大戰略的窗口期、改革系統集成的攻堅期、縣域治理現代化的迭代期。進入新發展階段,安吉要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要求,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創新驅動、改革破題、數字賦能,以全力發展新產業、全速推進新制造為主線,高水平打造“1+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是打造全國綠色制造第一縣,“3”是打造傳統制造轉型標桿區、未來制造創新樣板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

        本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湖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湖州市制造業高質量趕超發展十四五規劃》《安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為指導,規劃范圍為安吉縣全域,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景展望至2035年。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以來,安吉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化、集約化、品質化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步伐。

        1.綜合實力趕超進位,進入全省工業大縣(市、區)

        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規模效益顯著提升,列入全省工業大縣(市、區)名單。總量規模持續攀升,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8%,高于全省4個百分點;2020年,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92.7億元,同比增長8.4%,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42個工業大縣第7位;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49.4億元,同比增長18.3%,高于全省15.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高于全省16.3個百分點。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15.3%,高于全省6.7個百分點;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2.4億元,同比增長41.4%,高于全省25.3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9.5%,高于全省2.1個百分點。

                                                      

         

        2.綠色制造全面推進,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全力夯實綠色基底,列入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國領先,截至2020年底,規上工業企業星級綠色工廠覆蓋率100%,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通過綠色產品認證17個;永藝家具入選第二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安吉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牽頭組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區綠色制造聯盟。畝均論英雄深入推進,十三五期間,深入開展破五未項目攻堅行動,累計消化處置五未土地7319.9畝,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1050家,出清低效企業1798家,盤活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19972.4畝;2020年,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分別為123.9萬元/畝、24.9萬元/畝,分別位列全省第36位和39位。節能降耗取得實效,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單位能耗增加值年均下降1.9%;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56噸標準煤/萬元,能耗水平全市最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以上。

        3.創新體系日益健全,入圍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功創建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入圍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創新投入持續加碼,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12.4億元,同比增長29%;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1%[1]。創新平臺加快集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浙工大綠色家居工業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竹產業研究院等創新載體相繼落地,椅藝產業、綠色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列入省級創建名單,科技創業園和兩山創客小鎮入選國家級孵化器。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63家、省級企業研究院39家;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5家,數量分別居全市第1、第2;2020年,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45.8%,高于全省6.8個百分點。

        4.數字經濟加快發展,邁入省兩化融合水平第一梯隊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累計列入省級四個百項重點技術改造示范項目34個;2020年,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首次邁入全省第一梯隊;永藝、恒林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家具及竹木制品行業在全省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綜合評估中位列第1;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3.5%,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數字產業化加快發展,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增長26.1%,高于全省13.1個百分點;安吉云數據中心產業園入選長三角一體化數字經濟標志性項目。數字化治理力度加大,圍繞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構建“3+N”運營模式[2],建立數據超市;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安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數字論壇;兩山轉化數字研究院入選2020年浙江省數字經濟新治理優秀案例。

        5.產業結構不斷完善,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鞏固提升綠色家居產業競爭優勢,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共主導(參與)制定國家標準55項、行業標準24項、浙江制造標準33項。綠色家居產業競爭力強,家具及竹木制品產業基地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擁有主板上市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64家,年銷售十億元以上企業5家、億元以上企業56家;擁有馳名商標7個、市政府質量獎9個;辦公椅制造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和專業集群。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為9.7%、10.0%、9.9%;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17.6億元,同比增長12.9%,高于全省3.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64.1%,高于全省4.5個百分點;東方基因、潔美電子等新興產業領域骨干企業快速成長;成功招引養生堂安吉智能生活產業科技園、格力智能制造安吉產業園等重大項目。

        2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及增速

        6.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連續入選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持續構建”“型政商關系,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營商環境百強縣,2020年規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78.9元,低于全省平均4元。深入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數字化手段推進一件事集成改革,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壓縮至50天,部門間上線事項網上可辦率100%。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改革,推動銀行機構上線運行綠色小微企業融資綠貸通服務平臺,2020年綠色信貸余額占比全市第1;成立浙江省首個兩山銀行示范基地,率先開展兩山銀行試點并實現實體化運營。著力探索營商環境評價標準,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全國首個《縣域營商環境評價準則》團體標準。

        十三五時期,盡管安吉制造業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綠色家居產業一業獨大,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規模不大;高端創新平臺較少,創新要素支撐不強,現有創新平臺對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性不夠;數字經濟帶動不足,智能制造水平偏低;龍頭企業涌現不夠,中小企業競爭力偏弱。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全力推動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面臨形勢。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帶來巨大變量。同時,中國經濟已全面進入提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時期,數字化改革、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三大戰略發展要求對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對這一系列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安吉需要在機遇中育先機、在挑戰中創新局。

        1.碳達峰碳中和加速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

        全球有超過2/3的經濟體加入碳中和的大轉型中,我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進入加速推進的重要階段。低碳發展的趨勢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催生出更多的綠色低碳新興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的生產流程和技術路線發生深刻變革。安吉要堅決扛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樣板地模范生的使命擔當,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在更高起點上創建綠色低碳時代的重要窗口。

        2.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交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群體突破和融合應用,開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階段。安吉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群,用先進的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3.“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速推動產業鏈群化發展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在新發展階段,安吉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順應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趨勢,著力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攻克一批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4.長三角一體化升級加速推動產業高端化嬗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將長三角一體化提升為國家戰略。安吉要發揮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坐擁綠色生態的資源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G60科創走廊、滬湖綠色智造走廊,深化產業合作區一嶺六縣[3]全方位合作,緊跟杭州和上海的產業布局,充分承接杭州、上海等地科創、人才、金融等各類資源,努力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5.數字化改革加速推動產業數字化變革

        數字化改革已成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數字經濟綜合應用作為“152”工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業務場景,推動產業數據匯聚共享,實現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安吉要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釋放產業數據的潛在價值,構建以數據資源為核心的生產體系,形成以數據驅動企業生產經營的新模式,推動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進而提升傳統制造業競爭力,以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以數字化改革構建全新產業生態。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吉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照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全力發展新產業、全速推進新制造為主線,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踐行人才強縣、創新強縣首位戰略,發揮綠色、創新、數字賦能帶動作用,推動產業結構高質量,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推進產業空間現代化,促進區域發展一體化,加快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品質化、高端化發展,高水平打造“1+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是打造全國綠色制造第一縣,“3”是打造傳統制造轉型標桿區、未來制造創新樣板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以趕超姿態夯實可持續發展后勁,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安吉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戰略布局,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面向未來技術變革趨勢,結合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堅持綠色為本。堅持把綠色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要求,全力構建資源低碳、過程清潔、廢物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努力實現全產業鏈的綠色化,建立健全畝產效益評價體系和淘汰落后產能長效機制,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堅持融合賦能。堅持把融合賦能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落實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實施“5G+工業互聯網行動,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創新,以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堅持開放聯動。堅持把開放聯動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區域開放布局,全面深化接滬融杭,推進產業分工協作與要素流動,積極承接高端制造資源。

        ——堅持數字化改革。堅持把數字化改革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積極融入全省數字經濟系統,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融合應用,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經濟社會的高效協同。

        (三)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5年,全縣制造業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品質化水平大幅提高,在全省和長三角的貢獻度和顯示度明顯提升,工業總產值突破21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700億元,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力爭進入全省前15強。

        ——綠色低碳首位度提升。綠色低碳的生產體系、創新體系、流通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加快綠色基礎設施升級。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200萬元/畝,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與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省市下達目標,為碳達峰碳中和創造堅實的產業基礎。

        ——創新合作標識度提升。打造在國際有影響力、國內有競合張力的綠色家居產業集群,培育一批新興產業群。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65%,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5%以上,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8%以上,工業投資增速達到15%,打造1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轉型升級顯示度提升。數字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快在制造業領域普及。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9.6%,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5。

        ——營商環境滿意度提升。以數字化改革牽引全面改革,著力突破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政務服務能力保持領先,制造業成本持續降低,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處于高位,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位居全省前列。

        展望2035年,高質量趕超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綜合實力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率先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縣,形成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綜合實力躋身全省第一方陣,形成現代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成為全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1: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單位

        2020

        2025

        2025年(湖州)

        2025年(全?。?/span>

        指標屬性

        綜合實力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36.3

        40左右

        40.0左右

        1/3左右

        預期性

        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數

        82.4

        力爭進入全省前15

        預期性

        規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192.7*

        430

        1800

        預期性

        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

        %

        9.5*

        9.5以上

        8#

        預期性

        創新合作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

        %

        64.1

        65

        預期性

        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

        %

        2.1

        (預估)

        2.5以上

        2.7#

        3.4#

        預期性

        工業投資增速

        %

        23.0

        15

        15.0

        預期性

        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

        %

        45.8*

        48

        45.0

        預期性

        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億元營業收入

        有效發明專利數

        130

        150

        140

        預期性

        轉型升級

        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萬元/

        22.6*

        28

        35#

        33#

        預期性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

        %

        26.1

        29.6

        預期性

        兩化融合發展指數

        79.5

        95

        預期性

        綠色低碳

        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

        萬元/

        123.9

        200

        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1802023年)

        預期性

        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完成省下達任務

        [16]以上

        約束性

        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約束性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完成省下達任務

        [16]

        約束性

        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

        全省前列

        90

        預期性

        規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

        78.9

        全省前列

        預期性

         

        注:帶*2020年年報數據,帶#為制造業口徑,[]表示五年累計。

         


         

        三、產業發展重點

        瞄準產業發展前沿,立足本地產業優勢,以全力發展新產業、全速推進新制造為主線,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聯動發展,強化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培育,貫徹數字化改革、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三大戰略要求,重點打造綠色家居支柱產業,積極培育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1+5”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綠色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形成一大千億級支柱產業、五大百億級新興產業。

        (一)重點打造綠色家居支柱產業。

        1.目標定位

        2020年,綠色家居產業實現總產值590億元,同比增長3.5%[4]。力爭到2025年,綠色家居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打造成為全球知名綠色家居特色產業基地、全國綠色家居創新設計高地、全省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示范地。

        2:安吉綠色家居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

        目標

        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600億元以上。

        質量效益

        目標

        椅業主要產品單價提高15%以上,行業利潤率提高到10%,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25萬元/人以上,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150萬元/畝。

        兩化融合

        目標

        新增省級上云標桿企業10家以上,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0家以上,規上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普及率達100%。

        創新能力

        目標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達到50家,省級企業研究院達到20家,規上工業R&D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

        2.重點領域

        秉承生態健康·智享互聯發展理念,堅持產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雙智發展,重點發展智能健康座椅、智能家居集成、辦公產品集成、新型竹木制品四大產業領域。

        ——智能健康座椅。重點開發功能椅、特種椅、智能椅、專業椅,大力發展板式沙發、功能沙發,形成品類多樣的產品體系。重點對椅業智能設計技術、智能傳感器和網絡數據采集處理技術等進行研發攻關,加快智能和特殊應用場景椅藝產品、基于人機交互的人體工程學椅藝產品、面向不同辦公環境的整體椅藝產品等新型產品的研發。

        ——智能家居集成。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家居領域的創新應用,強化智能傳感、安全通信、人機交互、數據挖掘等關鍵技術攻關,大力研發高性能、高感知、靈敏控制的傳感設備和控制系統。

        ——辦公產品集成。重點發展高品質辦公桌、辦公椅、會議桌椅等辦公家具系列產品,推動辦公家具產品集成化、系統化、預制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全屋定制一體化辦公家具產品。

        ——新型竹木制品。重點發展新型竹地板、竹簾、竹地毯、竹纖維服飾、竹工藝品等產品。加快探索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等相關技術,結合新材料積極研發更耐腐蝕、抗疲勞的竹木制品,大力拓展竹材在新型竹建材、裝飾、高端竹工機械等領域的應用。

        (二)大力發展五大新興產業。

        秉持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理念,超前布局前沿科技及產業化運用,積極培育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興產業群。

        1.生命健康

        1)目標定位

        2020年,生命健康產業實現總產值84億元,同比增長86.7%[5]。力爭到2025年,生命健康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生命健康產業高地、全國一流的生命健康大數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診斷試劑產業集聚區。

        3:安吉生命健康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總產值達到5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規上利稅總額達到16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85家,新增上市企業2家、雙金”“雙高企業3家。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6%,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75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80人以上。

        2)重點領域

        依托生命健康產業園,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耗材、醫療保健及服務三大領域。

        ——生物醫藥。重點發展高端藥物制劑、基因工程藥物、新型疫苗和中醫藥產品等。圍繞復雜生命科學重大前沿方向,著力拓展基因測序、診斷檢測、生物3D打印等生物技術。

        ——醫療器械及耗材。重點發展檢測型、治療型、康復型醫療器械與植入性高值醫療耗材、診斷儀器等醫療產品。聚焦感染性疾病、常見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等領域,積極研發生產快速檢測診斷試劑、血液檢測配套試劑等試劑產品。

        ——醫療保健及服務。加強藥食同源、醫療保健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現代中藥、保健品、磁療床墊等產品,積極拓展醫療服務、特殊食品、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細分領域。

        2.高端裝備

        1)目標定位

        2020年,高端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同比增長26%[6]。力爭到2025年,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全力打造高端裝備產業園,形成高端裝備特色產業集群。

        4:安吉高端裝備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產值突破3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2億元,規上利稅總額達到36億元以上,規上企業達到62家以上。新增5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億元以上企業5家、5億元以上企業10家。新增1家主板上市企業。市級以上綠色工廠累計達到5家以上,雙金企業2家、雙高企業4家以上。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以上,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5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家,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8人以上。

        2)重點領域

        順應智能化發展趨勢,促進傳統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高端汽車零部件、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智能物流裝備四大領域。

        ——高端汽車零部件。依托浙北智能汽配產業園,重點發展發動機、傳動系統、制動系統、電氣系統等核心板塊。瞄準氫能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增程器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究,積極嵌入全省新能源與節能汽車產業鏈。

        ——節能環保裝備。順應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趨勢,積極引導和推進產業資源整合,重點發展氣源、地源、水源熱泵以及高效換熱器、余熱余壓回收裝備等節能環保裝備。

        ——智能物流裝備。積極發展智能裝卸物流裝備、智能倉儲物流裝備、物流專用機器人、高精度分揀和包裝裝備等。加強機器人技術、導航定位技術、識別技術等在智能物流裝備制造中的應用,積極突破發展智能操作系統。

        3.電子信息

        1)目標定位

        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總產值60.45億元,同比增長42.0%。力爭到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20億元,建設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合作區電子信息制造業新高地。

        5:安吉電子信息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總產值達到12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0億元,規上利稅總額達到12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到50家。新增5億元以上企業5家、10億元以上企業3家、2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5.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80件。

        2)重點領域

        強化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導向,重點發展移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大數據技術及服務,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孵化器和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園。

        ——移動消費電子。重點發展機電類、連接類、傳感類等新型電子元器件,大力發展5G通訊裝置、手機電腦結構件及周邊產品。積極布局智能手表等智能終端領域,強化基于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智能交互技術、微型集成技術的研發。

        ——汽車電子。圍繞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和車載電子電器系統兩大領域,大力發展智能輔助駕駛、電源管控、網聯物聯等設備產品,推動汽車電子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鼓勵企業加強與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和上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研發設計能力。

        ——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圍繞智能家居系統等領域,積極孵化、引入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成長型項目,大力發展傳感器、面板、模塊等零部件,重點發展智能照明、智能溫控器、智能影音、智能廚電、智慧安防等產品。

        ——大數據技術及服務。發揮數據中心產業園數據存儲、運算等優勢,加強大規模數據倉庫、非關系型數據庫、數據存儲等核心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大數據基礎硬件、大數據基礎軟件、大數據服務和大數據安全等領域,構建綜合性大數據產業體系。

        4.新材料

        1)目標定位

        2020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46億元,同比增長15%。全力打造浙北新材料產業園,力爭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

        6:安吉新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產值突破15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4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到50家。十四五期間累計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5億元以上項目15個;累計培育3家主板上市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2家,四星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8家,雙金”“雙高企業達到8家。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7%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00件,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4人以上。

        2)重點領域

        聚力發展高分子材料、復合纖維材料、金屬合金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四大材料領域。

        ——高分子材料。圍繞新型顯示、光電信息等應用領域,著力引進一批材料開發、制造、應用類企業,重點發展高分子材料、特種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鼓勵本地龍頭骨干企業進入軍需民供制造領域,重點發展飽和聚酯樹脂、合成樹脂、碳分子篩等產品。

        ——復合纖維材料。發揮龍頭企業技術優勢和對上下游產業的牽引優勢,重點面向航天航空、汽車、風電葉片等應用領域,大力招引中國恒瑞、中簡科技、光威復材、華訊方舟等復合材料領軍企業,發展碳纖維、有機纖維、陶瓷纖維等新材料,著力構建復合纖維材料集群。

        ——金屬合金材料。以下游高端應用為落腳點,重點圍繞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等領域,積極發展高性能輕合金材料、功能器件用有色金屬關鍵配套材料、先進制造基礎材料等高性能、高精度、耐腐蝕、超耐磨合金材料。

        ——非金屬礦物材料。圍繞膨潤土這一關鍵核心中間體材料,以滿足高端工程、石油化工、環保和醫藥等下游應用需求為目標,重點發展膨潤土無機凝膠材料、復合球團土材料、吸附凈化材料、醫藥用功能材料等產品,加快實現高端應用。

        5.通用航空

        1)目標定位

        力爭到2025年,通航產業規模達到30億元,全力打造浙北通航產業園,建設成為中國通航、無人機系統研發生產基地。

        7:安吉通用航空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總產值突破3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7億元,規上企業利稅額達到2億元,企業數量達到50家。

        創新能力目標

        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引進各類緊缺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

        2)重點領域

        充分發揮安吉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通航(無人機)裝備制造及服務。

        ——通航(無人機)裝備制造。依托安吉通航小鎮,加快推進中國航空學會安吉研究院建設,推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數字技術在通航裝備制造領域應用,積極開展智能控制、機翼扭轉等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發展智能發動機、智能飛行器等通航高端制造裝備。

        ——通航(無人機)服務。依托安吉天子湖通用機場,構建以天子湖機場為核心、城區景區臨時起降點為支點的“1A+NB”體系的機場網絡。發揮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集聚效應,加快建設集科普、展覽、研學、體驗、競技為一體的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基地,籌建通航(無人機)研發、檢飛、培訓、認證、適航審定為一體的服務中心。

        四、空間布局

        堅持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推動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浙江澳門〈安吉〉經貿合作區、安吉綠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提質升級,全力支持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安吉區塊)建設,配套發展一批專精特新小微產業園,形成“2+N”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

        (一)“2”:打造兩大高能硬核產業平臺。

        ——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浙江澳門〈安吉〉經貿合作區、安吉綠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按照省級標準整合提升,重點發展綠色家居、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產業,構建以綠色家居產業為主導、生命健康與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積極布局綠色家居、生命健康及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園,推動安吉云數據中心產業園建設,規劃建設安吉數字物流港,著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北部板塊。力爭到2025年,產值規模突破1300億元,打造為省級高質量骨干平臺與高能級戰略平臺,全力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安吉區塊)。按照集聚、升級、引領的產業發展思路,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智能、高效的制造業體系。重點開發天子湖北區,加大優質項目招引力度,推進跨區域專業合作產業園的布局建設,打造中高端項目產業鏈,與長興區塊共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區核心區。力爭到2025年,產值規模突破600億元,打造為長三角高能級戰略平臺。

        (二)“N”:打造若干專精特新小微產業園。

        高質量建設小微園,助推小微企業集聚轉型發展為總要求,強化小微園與開發區、示范區聯動發展,以土地集約、功能集成、要素集中為目標,高標準打造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的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加快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上墅鄉兩山優創園、示范區共創小微園(二期)等園區建設,積極構建集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科技金融于一體的雙創產業生態圈。加快建設專業化小微園,結合《安吉縣小微企業園建設計劃(2021-2025)》,推進中小微企業向小微園集聚發展,重點引進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項目,鼓勵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力爭到2025年,形成平臺集中、產業協同、集聚提升、各具特色的小微園發展格局,累計建成各類小微產業園30個以上。


         

          

        8:安吉縣小微園布局情況表

        序號

        產業類型

        配套小微園

        總面積及預計規模

        主導產業定位

        備注

        1

        綠色家居產業

        康山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

        300畝;23.98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已建成(轉隸型)

        2

        綠色家居產業

        孝源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

        154畝;26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新建

        3

        綠色家居產業

        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椅藝孵化園標準廠房)

        190畝;24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新建

        4

        綠色家居產業

        上墅鄉兩山優創園

        573畝(存量164畝);95.5萬平方米

        健康沙發、智能醫療

        新建

        5

        綠色家居產業

        天荒坪鎮樂成小微園

        60畝;11.23萬平方米

        椅業包裝配材料

        新建

        6

        綠色家居產業

        報福鎮小微產業園

        50畝;6萬平方米

        竹木工藝

        新建

        7

        綠色家居產業

        溪龍鄉綠色家居配套產業園

        60.5畝;11.5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收儲盤活后新建

        8

        綠色家居產業

        杭垓鎮竹藝眾創園

        100畝;12萬平方米

        園藝、竹木制品

        新建

        9

        綠色家居產業

        鄣吳鎮扇藝小微園

        50畝;6.6萬平方米

        扇藝、工藝品

        新建

        10

        綠色家居產業

        天荒坪鎮白水灣工業園區

        1962

        椅業、裝備制造

        轉隸后改造提升

        11

        綠色家居產業

        杭垓鎮集鎮工業功能區

        600

        園藝、竹木制品

        轉隸后改造提升

        12

        綠色家居產業

        梅溪鎮昆銅鄉工業功能區

        936

        椅業、竹制品

        轉隸后改造提升

        13

        綠色家居產業

        靈峰街道城南村工業功能區

        665

        椅業

        轉隸后改造提升

        14

        綠色家居產業

        靈峰街道碧門村工業功能區

        297

        竹制品

        轉隸后改造提升

        15

        綠色家居產業

        報福鎮工業功能區

        270

        椅業、竹木工藝

        轉隸后改造提升

        16

        高端裝備產業

        開發區兩山高新小微產業園

        51.8畝;10.1萬平方米

        高端裝備及電子信息

        新建

        17

        高端裝備產業

        開發區智能汽配園

        304畝;18萬平方米

        汽車零配件

        基本建成

        18

        高端裝備產業

        開發區智能加速器

        615.2畝;25.78萬平方米

        電子信息、裝備制造

        已建成

        19

        高端裝備產業

        示范區共創小微園

        (一期)

        83畝;6.9萬平方米

        裝備制造

        已建成

        20

        高端裝備產業

        溪龍鄉工業功能區

        1000

        裝備制造

        轉隸后改造提升

        21

        高端裝備產業

        靈峰街道霞泉村工業功能區

        498

        裝備制造

        轉隸后改造提升

        22

        生命健康產業

        開發區雙河村生命健康產業園

        2098畝;251.5萬平方米

        醫療器械、生物藥和生物技術

        新建(環保審批需要納入)

        23

        通用航空產業

        天子湖鎮通用航空產業園

        80畝;不低于9.6萬平方米

        通航裝備制造;通航作業系統開發

        建議規劃、按需新建

        24

        新材料產業

        梅溪鎮石龍小微園

        218畝;31萬平方米

        綠色循環產業

        新建

        25

        新材料產業

        孝豐鎮竹產業科技創業中心

        3607

        綠色循環產業

        轉隸后改造提升

        26

        新材料產業

        豐城工業小微園

        180畝(存量130畝)

        綠色循環產業

        拆除重建,部分新建

        27

        電子信息產業

        示范區共創小微園

        (二期)

        82畝;11.9萬平方米

        通訊設備、電子元器件

        新建

        28

        電子信息產業

        天子湖鎮天衡小微園

        67.8畝;7.22萬平方米

        通訊設備、電子元器件

        新建

        29

        生產性服務業

        安吉科技創業園

        43.88畝;7.1萬方平方米

        科技孵化

        建成使用

        30

        生產性服務業

        示范區科創園

        37.4畝;5.63萬平方米

        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項目孵化

        新建

        31

        生產性服務業

        兩山創客小鎮

        44畝;6.1萬平方米

        綜合性服務業

        建成使用


         

        五、重點任務

        深入貫徹數字化改革、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三大戰略要求,主動順應新形勢新格局新目標新定位,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和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高水平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安吉制造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碳達峰碳中和快進行動。

        1.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鼓勵企業加大綠色智能關鍵技術攻關,利用智能化技術推動綠色制造水平提升。圍繞產品設計、制造、包裝、回收、處置等全生命周期,推動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能源低碳化、廢物資源化,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加快綠色能源項目建設,推動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開發光伏、水電、生物質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統謀劃產業綠色轉型,深入推進三增一降[7],加快形成一批綠色產品、綠色工藝、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升級版,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推進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建設,爭取開發區列入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實現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廢物零排放,構建區域循環經濟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8家、四星級綠色工廠達到100家以上,綠色設計示范企業8家以上,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8家以上。

        2.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快構建“1+5”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興產業,優化工業內部結構,使經濟發展與化石能源消耗逐步脫鉤,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循環為導向的產業體系,夯實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積極爭取綠色家居產業成為省級綠色供應鏈試點,探索構建綠色家居行業安吉指數。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嚴格限制新增、改建、擴建水泥、鋼鐵、化纖、普通造紙、傳統印染等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加大對高耗能、高排放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重點推進水泥、化纖、造紙、紡織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現碳達峰。

        3.推進固碳減排引領示范

        依托安吉竹林資源優勢,推進節能低碳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加強與浙江省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與固碳減排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合作,謀劃建設安吉竹林碳匯發展研究院,積極爭取低碳發展研究院落戶安吉,開展竹林系統碳匯機理研究與竹林資源監測碳儲量估算工作。積極推進竹林碳匯創新發展,加快研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開展林業固碳增匯試點,積極探索生態資源權益交易中心建設,推動建立竹林碳匯交易平臺,主動對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賦能。加快建立強制與自愿相結合的企業碳披露制度,推進主要用能企業、規上企業、規下企業逐步實現碳賬戶全覆蓋,完善碳交易市場服務體系。

         

        4.推進工業園區整治煥新

        實施工業園區全域治理工程,加大五未土地整治,堅持關停淘汰一批、搬遷入園一批、整治提升一批,重點對存量批而未建、建而未用的項目做到應建盡建、可用全用。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出臺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企業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堅持小微企業園加快建設和低散亂企業整治同步抓,嚴格準入管理和標準,加速低效出清”“騰籠換鳥。嚴把項目準入關,擇優引進一批產業層次高、科技含量高、畝均產出高的先進制造業項目,提升園區產業發展層級。全面推進向存量空間要資源,以更大的政策引導力度和規劃管控力度,積極探索工業上樓,推進企業增高擴容。探索利用產城融合發展新理念新方法對老舊園區進行改造提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資源共享、廢物處理公共平臺。力爭到2025年,畝均稅收達到39萬元,累計盤活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11000畝以上。

        (二)綠色創新生態加速行動。

        1.完善產業創新協同體系

        圍繞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等,深化落實揭榜掛帥機制,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打造產業孵化器加速器智造園三位一體的產學研用平臺體系,進一步健全難題庫、成果庫、專家庫三大庫,完善“1+1+N”管理體系[8],加快構建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中試產業化的創新產業鏈。積極探索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萍紙@、合肥產業園建立合作機制,重點推進上海交大·浙江安吉生命健康聯合研究中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安吉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產學研平臺建設。加快椅藝產業與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各類服務平臺機構入駐,推動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基礎數字功能全覆蓋。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行動,實施雙高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健全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抱團發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的項目,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實施企業研發機構梯次培育計劃,支持企業申報建設各級研發載體,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龍頭企業積極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創新中心和科技園,充分利用境外高端人才、科研條件和創新環境,吸收國際先進技術。

        3.加快高層次人才引育

        深入推進南太湖精英計劃”“美麗英才計劃”“百名碩博招引”“大學生四季招引等行動,在上海、杭州等地積極開展綠色安吉·智引全球招才引智專場活動。深入實施鯤鵬行動啟明計劃, 分行業、分領域構建覆蓋全球頂尖人才的人才地圖,建立重點產業領域短缺人才目錄清單,靶向招引一批產業鏈薄弱環節領軍型、基礎型、實用型人才。深化實施南太湖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力爭更多本土人才成為國家級領軍人才。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升計劃、新時代工匠培育計劃,打造戰略科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能工巧匠在內的產業鏈人才隊伍。探索飛地經濟建設,加快建立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海臨港、張江園區、安徽合肥、蕪湖等地的引流通道。

        (三)綠色智造變革賦能行動。

        1.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全面實施千企技改,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一體打造名品+名企+名產業+名產地。構建問診需求個性化咨詢建立診斷成果數據庫開展企業數智化改造閉環工作體系,全面推進裝備換、產線連、車間添,推進規上企業智能化技造診斷全覆蓋。創新中小企業智能化升級服務券,降低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實施未來工廠標桿引領行動,梯次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提升路徑,助力全省推進以未來工廠引領的、以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主體的智能制造群體提質增效發展。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積極研制綠色家居行業智能工廠運維管理系統,加快融入全省產業大腦試點建設和應用,爭取綠色家居產業大腦試點落戶安吉。力爭到2025年,累計擁有22家省級未來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2.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實施“5G+工業互聯網提升行動,推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智造模式,加快創建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爭取納入到全省“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實施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試點企業(項目),深化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依托行業云平臺服務商,建立完善企業上云用云標準體系,支持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完善椅云平臺建設,增加全流程條碼掃碼功能、云品質、云設計椅業標準庫等功能上線,提升云平臺采購覆蓋率。推廣數字化改造、平臺化服務模式,支持工業互聯網系統集成商,在安吉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商業決策、設備運行維護等工業APP微服務。力爭到2025年,創建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

        3.大力發展特色服務型制造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以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積極爭取兩業融合區域試點。引導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型,培育兩業融合試點企業。支持制造業企業、研究院平臺探索分行業融合發展路徑,積極拓展研發設計、軟件信息、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全力創建省級服務型制造研究院、服務型制造功能區。加強創新設計服務供給,加快建設工業設計公共生產力促進中心,引進專業化市場機構,提高實操設計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四)優質企業培大育強行動。

        1.培育產業鏈領航企業

        落實雄鷹行動企業培育計劃、金象金牛企業培育行動與百億、五十億企業培育專項計劃,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著力打造一批雄鷹企業和鏈主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速開展縣內、國內、國際化行業并購,兼并重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國內外高端品牌企業,將資本優勢轉化為規模、技術、品牌和市場優勢。實施鳳凰行動升級版,推進制造業企業股改上市和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力爭2025年實現百億企業、上市企業倍增,百億企業3家以上,上市企業17家以上。

        2.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實施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培育行動,梯次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路徑。大力推進培精育專專項行動,加快研究制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專項政策,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增強對特色技術、特色工藝、特色品牌的掌控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單項冠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實施雛鷹行動企業培育計劃,以提升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培育一批擁有冠軍型產品的隱形冠軍企業。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企業翻一番,累計擁有單項冠軍5家以上、省級隱形冠軍”15家以上,打造企業冠軍群。

         

        3.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加快構建五企培育體系,大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合規發展,通過企業合并、吸收換股、技術融合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建立市場主體升級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和長效化機制。鼓勵產業鏈領航企業聯動上下游企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生態,組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加快形成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鏈創新鏈生態圈,開展產業化合作、核心技術產品推廣應用等活動,提升產業鏈主導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2個。

        4.推進企業管理對標提升

        引入先進適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加快制定企業管理星級評價標準,分級分類開展企業對標評價,加強小微企業基礎規范管理、規上企業專精化管理、股份企業精細化管理、龍頭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實施企業管理現代化對標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對標診斷培訓實訓對標提升對比評價達標激勵建設指南迭代提升路線圖,加快施行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治理模式。積極貫徹浙商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組織開展浙商名家浙商薪火培訓,全面拓展提升企業家和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深入實施本土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分批組織優秀企業家赴杭州、上海、蘇州、合肥等地開展考察交流,探索建立企業首席人才官制度。強化對中層骨干的培訓,幫助企業全員提升精準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等綜合水平。

        (五)綠色產業鏈群躍升行動。

        1.構建產業鏈培育機制

        堅持補短板、鍛長板相結合,全面落實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創新產業鏈培育工作機制,主動融入全省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建設。推進落實一鏈一方案和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做優做強綠色家居特色優勢產業鏈。實施主導產業強鏈”“延鏈計劃,以龍頭企業為支撐,積極拓展產業鏈上下游領域,大力推進配件生產企業入園集聚,鼓勵成品類企業與配件企業配套協作,提高產業鏈配套能力,加快建設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產業生態系統。

        2.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立足新發展格局,搶抓超大規模內需市場開發機遇,強化產業集群培育,推動綠色家居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瞄準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推進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群培育。加強和創新集群治理,支持重點產業集群內部企業間相互投資參股,建立目標統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激勵機制,加大集群促進機構培育力度,積極參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提升集群穩定性和競爭力。

        3.開展高質量項目招引

        聚焦標志性產業集群建設,開展精準化、專業化、目錄化招商,重點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聯合開展鏈對點招引等方式精準招商,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定期開展以內引外合作對接活動。組織編制全球精準合作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清單,創新利用云平臺”“云簽約云化招商模式,進一步加大重點產業高質項目、引擎性項目的招引力度。深入開展項目雙進雙產行動,建立健全單子+方子”“專人負責+專班推進的工作機制,全力提升項目落地率、投資完成率、投產達產率。

        (六)綠色精品制造創優行動。

        1.推進自主品牌創建

        實施十城億人重點城市廣播品牌影響力行動,在國內外知名地標,開展戶外廣告、高鐵冠名、城市廣播等品牌宣傳,打響世界椅·安吉造”“健康椅·安吉造等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健全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大力推進產業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母子品牌建設模式,完成安吉椅業等集體商標注冊工作,設置嚴格準入及清退機制,規范集體商標使用管理。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展會,積極做好重大國事活動、賽事活動的品牌宣傳,塑造安吉高端品牌形象。深入實施品字標品牌(制造業)培育計劃,加快建設企業品牌培育中心、品牌指導服務站,引導和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爭創品字標、出口名牌等品牌,加快培育形成若干浙江制造名品。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企業20個以上,累計獲得市級以上政府質量獎12個以上。

        2.推進制造質量提升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示范行動,指導企業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建立覆蓋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創建管理創新示范企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進一步突出管理創新示范企業的宣傳推廣,樹立質量精益管理行業標桿,引導更多企業走質量強企道路。加大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投標的引導作用,依托椅業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等平臺,制定質量分級標準,推動發布優質采購目錄,鼓勵在重大裝備采購和重點工程建設中使用優質產品。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評估、風險監控和分類監管機制。

        3.推進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完善主導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重點加快中國安吉(綠色家居)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建立知識產權數字化保護機制,全面推進商標注冊全程電子化,提高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審查質量和效率。大力實施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引導電商平臺運用互聯網+”高效處置侵權假冒投訴,在進出口環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推進線上信息共享、辦案咨詢、案件協查。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七)雙循環戰略布局行動。

        1.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精準合作

        深入推進與杭州都市圈聯動,充分承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功能溢出,加快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延伸至安吉。積極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外溢,主動參與構建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加快融入G60科創走廊、長三角產業鏈體系,依托滬湖綠色智造走廊與長三角綠色制造聯盟,規劃建設長三角綠色裝備制造園。加快安吉數字物流港建設,提升流通業現代化水平,構建長三角區域一流的智慧保稅現代物流園區。推進飛地經濟飛地孵化器轉換,構建安吉地方特色+城市資源支撐的創業創新大平臺,加快推進上海安吉兩山雙創園、G60科創中心、生命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杭州安吉兩山科創園等飛地建設,打造雙創飛地模式。

        2.推進國內外超大規模市場開發

        貫徹實施浙江制造拓市場行動,發揮百網萬品”“春雷計劃”“嚴選計劃”“商超計劃帶動作用,積極拓展國內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和外綜服+”新型貿易模式,依托全省首個承??缇畴娚?/span>+海外倉試點,加快構建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新模式。加快推進綠色家居產業集群跨境電商園建成投運,推廣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加快推動出口轉內銷,鼓勵企業開展電商直播等智能營銷新業態,通過集中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幫助外貿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充分利用全國政府采購聯網契機,引導安吉企業入駐安吉精品館和網超平臺,推廣安吉綠色家居等產品。

        3.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全球布局

        以實現資源全球化配置和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化布局為目標,引導安吉優勢產業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助力外貿企業內外銷并行轉型。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改革,有序拓展新興市場,著力推進國際創新園、孵化器等合作建設。推廣外經貿綜合服務體系試點成果,建設海外營運中心和公共海外倉,持續鞏固歐美傳統市場。抓住RCEP簽署有利契機,加強綠色家居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發展試點成果應用,重點圍繞綠色家居領域謀劃建設主體功能突出、外資來源相對集中的國際產業合作園,進一步推動浙江澳門(安吉)經貿合作區建設。支持中小企業開展跨境產品交易、技術交流,主動融入大型跨國公司的產業供應和技術創新體系。

        六、重大工程

        (一)綠色家居轉型升級工程。

        秉承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發展理念,支持綠色家居企業實施設備聯網、產線聯網化改造,加快推進規上綠色家居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積極推進椅云平臺建設,打造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綠色家居企業采用先進智能化、清潔化、低碳化技術優化制造流程,推行資源能源及污染物動態監控和管理,推進清潔生產審核。依托安吉綠色家居產業園、兩山高新園區、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綠色家居小微企業園等空間載體,加快推進天振科技新型無機材復合地板、永裕新材料未來智造綜合體、中源家居未來工廠產業園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依托浙江工業大學·安吉綠色家居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安吉竹產業研究院、健康坐具研究院等創新載體,推動設立全球椅業研發中心,加強產業創新力與工業設計能力支撐。謀劃建設綠色家居產業技術研究院,按照政府引導、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共同參與的原則,探索建立符合市場導向且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公益性與營利性服務有機結合、技術研發與創新服務有機結合的新型科技創新載體。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校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圍繞工業操作系統、智能制造、物流倉儲、功能性機構件、新材料配件等領域,實施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科技專項,力爭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建立一批成果產業化應用試點。加強與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上海家具研究院、浙江省竹資源與高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美術學院竹語者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合作,積極對接綠色家居創新設計資源,開發面向座椅等家居產品的智能設計方法。積極融入G60科創走廊,招引一批綠色家居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加快完善綠色家居產業鏈,融入全省標志性產業鏈體系,打造綠色家居產業生態。積極創建省級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標桿縣(市、區)。到2025年,綠色家居規上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普及率達100%,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8家。

        (二)生命健康延鏈擴面工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生命健康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聚焦產業鏈培育創新鏈,以推動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源頭創新、精準醫療全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加速融合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提升基礎創新能力與關鍵技術控制力。謀劃建設生命健康基礎研究平臺與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加快引進高水平生命健康研究機構,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研究院開展深入合作,探索建立生物技術研發合作新機制。推進生命健康產業共享實驗室建設,強化技術服務,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難題,為合作企業免費開放實驗儀器設備、減免檢驗檢測費用以及提供技術咨詢,促進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產業平臺建設異地研發中心,引導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動生命健康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全覆蓋,支持有條件的研發中心升級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瞄準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耗材、醫療保健及服務等重點領域,搭建一批生命健康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持續導入優質創業項目,對接公共服務資源并提供專業孵化服務,著力培育孵化一批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初創型企業。支持東方基因等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建產業園,探索實施平臺化發展戰略,增強產業鏈垂直整合與橫向聯合能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托、相互影響、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圈。依托生命健康產業園等空間載體,加快建設智永電子工業與航空醫療醫用篩網、巴奇騰醫用無紡布、惠嘉生物制劑、東方基因快速體外診斷產品等重大項目。面向長三角主要城市引進一批高精尖高附加值的重大項目,重點面向上海張江藥谷、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杭州錢塘區生物醫藥港、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生物醫藥創新高地,加大優質項目招引力度。到2025年,生命健康產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6%,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家以上。

        (三)高端裝備招大引強工程。

        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集群化為主攻方向,積極把握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戰略機遇,加快集聚高端發展要素,繪制高端裝備產業鏈創新鏈招商圖譜,明晰產業鏈重點環節,面向各類500強企業、大型央企國企、鏈主企業、上市公司和行業頭部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招商。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生產性服務業與裝備制造業的滲透融合、裝備制造業軍民融合,抓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重點項目建設,重點面向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基礎零部件,加強優質項目招引。依托高端裝備產業園等平臺,加快推動中力機械倉儲搬運設備、敏能科技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企業推進工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積極開展能效對標活動,推動高端裝備產業加快實現碳達峰。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吸引國內外汽車零部件領域領軍級科研單位來安吉與本地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優化提升產業創新平臺空間布局和輻射能級,提升本地科研創新能力,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裝備龍頭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企業完善產品鏈條,整合上下游企業,不斷推進由單一零部件供貨到總成化、模塊化產品供貨,逐步加大對動力總成、電子電路總成等系統件的開發及產業化。整合優化服務體系,引育一批具有總承包能力的綜合性裝備企業、系統集成方案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為主體,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設計開發、配套、運維等資源,形成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和工程總承包于一體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統成套公司,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低碳技術改造、數字化改造等整體解決方案,提高裝備產業的總承包總集成能力,支持裝備企業取得工程和設備總承包資質,推動裝備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延伸和融合發展。到2025年,新增高端裝備億元以上項目60個以上。

        (四)電子信息企業培引工程。

        依托上海、杭州、深圳等飛地平臺以及電子信息產業園等空間平臺,用好電子信息專項基金,推進清華啟迪之星孵化器等孵化平臺建設,積極孵化、引入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科創型、成長型企業。聚焦移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大數據技術及服務等重點領域,厘清企業培育方向和支持政策,集中政策、技術、資金等優勢資源重點扶持,堅持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推進中小企業發展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裝備制造領域生產高端前沿技術產品的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發展,鼓勵企業通過重組、并購等方式做強做大,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構筑形成龍頭引領、骨干支撐、重點示范的企業梯隊。鼓勵本地電子信息企業加強與配套材料和設備儀器企業、整機企業聯動發展,引培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加強優質企業布局,支持潔美電子等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建產業園。大力布局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大數據運營中心,探索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江蘇物聯網研究中心等研究院所開展戰略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聯合創新體系,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引導優勢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和跨領域價值鏈拓展,合理布局和優化產業集群,共同營造產業發展生態,促進資源共享和聯合創新,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瞄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緊盯??低?、中天科技、比亞迪電子、得潤電子等頭部企業,著力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帶動相關企業集聚提升,全力打造通訊制造光訊谷。到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規上企業達到50家,新增10億元以上企業3家,擁有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隱形冠軍2家。

        七、保障措施

        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強化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強化要素保障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緊密融合,推動要素向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匯聚。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

        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統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工作。建立產業鏈、企業培育、項目推進、平臺提升等重點工作專項專班專題推進機制,推行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運作方式,推進重點領域和重大改革一條邊管理。建立日常督查和年終考評雙重考核機制,完善季目標、月監測、專班干、重激勵、爭高分爭先創優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各部門、單位負責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探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集中尋求解決辦法。建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機制,定期對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階段性檢查和效果評估,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考核中,充分發揮評價考核機制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二)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發揮政府產業基金政策引領作用,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激勵機制,支持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推進財政資金精準扶持安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優化專項資金支持方式和重點,重點聚焦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公共服務(產業鏈)平臺建設、科技研發、產業轉型發展試點示范等領域,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完善金融服務制造業項目合作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深化智造融通、雛鷹助飛、綠色信貸等專項金融服務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信貸投向,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技改貸款和信用貸款,推動股權投資、債權融資等向制造業傾斜,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新推出產業專項金融服務體系和專項產品,持續推進綠色項目提速貸,進一步深化和推廣政采貸金融服務業務,增加綠色金融普惠性,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體系。

        (三)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探索建立工業用地紅線制度,在區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為制造業發展留足用地空間,確保區域內重點工業平臺規劃工業用地總規模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維持在合理區間內。開展低效用地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積極盤活存量用地,加大低效用地再開發、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再利用工作力度,產業用地經批準后可分割盤活、直接轉讓盤活。按照產業發展單元、工業綜合體、產業標準地、標準廠房等新模式,對單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完善土地市場流轉和招拍掛制度,積極開展創新型產業(M0)用地混合使用,打造工業社區工業小鎮。對專業園區內企業實施高容積率原拆原建技改項目的,加大獎勵力度。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開展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深化破五未攻堅行動與五未土地處置、畝均改革提升之間的有效融合,實施低效企業攻堅行動,不斷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完善常態化企業開辦全流程一日辦結,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進一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2.0版。深化用地規劃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綜合測繪改革,優化投資3.0平臺,實現網上事項辦理的全流程閉環,加速推進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80改革。深化無證明改革,同步市級證明材料名稱和取消方式,同時推動無證明向金融領域延伸。全力推進標準地+數字招商改革,全面應用標準地數字地圖。持續開展中級工程師自主評審工作,完善配套人才服務體系。加快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托管等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五)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開展惠企幫扶活動,以三服務活動為抓手,重點做好涉企惠企相關服務。加快企業碼宣傳推廣,研究開發企業高頻應用專區模塊,逐步提高企業碼使用率。強化外腦借力,集聚各方智庫資源,建立產業智庫名單,完善專家咨詢、產業研究等工作機制,定期組織集中研究、攻關、解決產業重大發展問題,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積極舉辦專家行、記者行、高峰論壇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動,加大宣傳造勢力度,重點加強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產品升級改造、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等示范試點項目的宣傳和推廣。進一步暢通人才綠色通道,切實解決住房、子女教育、健康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著力提升人才服務質量,高水平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縣。

         

        附件:1.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總框架

              2.部分縣市區相關指標對比

              3.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任務清單

        4.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大工程清單

        5.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

        6.部分領域產業鏈圖譜

         

         

         


         

         

         

         


         
          


         
          

         

         


         
          

           

          

          

          
         
          

        附件3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任務清單

        序號

        重點任務

        項目/事項

        十四五期間舉措及目標任務

        牽頭部門

        配合部門

        1

        碳達峰碳中和快進行動

        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加大綠色智能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綠色制造水平提升,圍繞產品設計、制造、包裝、回收、處置等全生命周期,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推進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8家、四星級綠色工廠達到100家以上,綠色設計示范企業8家以上,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8家以上。

        經信局

        生態環境局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優化工業內部結構,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循環為導向的產業體系,夯實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積極爭取綠色家居產業成為省級綠色供應鏈試點,探索構建綠色家居行業安吉指數,完善能源雙控制度。

        經信局

        發改局、生態環境局

        推進固碳減排引領示范

        積極推進竹林碳匯創新發展,加快研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開展林業固碳增匯試點,積極探索生態資源權益交易中心建設,推動建立竹林碳匯交易平臺,主動對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賦能。

        資源規劃局

        發改局、經信局、生態環境局、城投集團、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推進工業園區整治煥新

        實施工業園區全域治理工程,加大五未土地整治,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力爭到2025年,畝均稅收達到39萬元,累計盤活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11000畝以上。

        經信局

        資源規劃局、開發區、各鄉鎮街道

        2

        綠色創新生態加速行動

        完善產業創新協同體系

        圍繞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等,深化落實揭榜掛帥機制,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加快產學研平臺建設,加快椅藝產業與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推動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基礎數字功能全覆蓋。

        科技局

        經信局、開發區、孝豐鎮

        2

        綠色創新生態加速行動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行動,實施雙高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健全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

        科技局

        經信局

        加快高層次人才引育

        深入推進南太湖精英計劃”“美麗英才計劃”“百名碩博招引”“大學生四季招引等行動,深化實施南太湖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升計劃、新時代工匠培育計劃。

        組織部

        經信局、科技局、人力社保局

        3

        綠色智造變革賦能行動

        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全面實施千企技改,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進規上企業智能化技造診斷全覆蓋,梯次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提升路徑,力爭到2025年,累計擁有22家省級未來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經信局

        科技局

        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實施“5G+工業互聯網提升行動,推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智造模式,加快創建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力爭到2025年,創建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

        經信局

        科技局

        大力發展特色服務型制造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以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大力發展特色服務型制造服務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積極爭取兩業融合區域試點。

        經信局

        發改局

        4

        優質企業培大育強行動

        培育產業鏈領航企業

        落實雄鷹行動企業培育計劃、金象金牛企業培育行動與百億、五十億企業培育專項計劃,力爭到2025年實現百億企業、上市企業倍增,百億企業3家以上,上市企業17家以上。

        經信局

        統計局、稅務局

        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實施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培育行動,梯次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路徑。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企業翻一番,累計擁有單項冠軍5家以上、省級隱形冠軍”15家以上,打造企業冠軍群。

        經信局

        科技局

        4

        優質企業培大育強行動

        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加快構建五企培育體系,大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合規發展,組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加快形成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鏈創新鏈生態圈,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2個。

        經信局

        科技局、開發區

        推進企業管理對標提升

        引入先進適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加快制定企業管理星級評價標準,分級分類開展企業對標評價,加強小微企業基礎規范管理、規上企業專精化管理、股份企業精細化管理、龍頭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

        經信局

        人力社保局

        5

        綠色產業鏈群躍升行動

        構建產業鏈培育機制

        推進落實一鏈一方案和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做優做強綠色家居特色優勢產業鏈,加快建設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產業生態系統。

        經信局

        科技局、投資促進中心

        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加大集群促進機構培育力度,積極參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提升集群穩定性和競爭力。

        經信局

        發改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投資促進中心

        開展高質量項目招引

        構建“1+1+N”產業招引體系,圍繞“1+5”主導產業鏈,精準開展產業鏈、產業園招商,組織編制全球精準合作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清單,創新利用云平臺”“云簽約云化招商模式,進一步加大重點產業高質項目、引擎性項目的招引力度,著力引進一批鏈主型、基地型、園區型重大產業項目,引入市定工業“大好高”項目、5億元以上項目突破“雙百”。

        投資促進中心

        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

        6

        綠色精品制造創優行動

        推進自主品牌創建

        健全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大力推進產業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母子品牌建設模式,加快建設企業品牌培育中心、品牌指導服務站,引導和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企業20個以上,累計獲得市級以上政府質量獎12個以上。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商務局

        6

        綠色精品制造創優行動

        推進制造質量提升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示范行動,指導企業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建立覆蓋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

        推進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完善主導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重點加快中國安吉(綠色家居)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

        7

        雙循環戰略布局行動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精準合作

        深入推進與杭州都市圈聯動,充分承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功能溢出,加快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延伸至安吉。積極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外溢,主動參與構建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加快融入G60科創走廊、長三角產業鏈體系。

        發改局

        經信局、科技局

        推進國內外超大規模市場開發

        貫徹實施浙江制造拓市場行動,發揮百網萬品”“春雷計劃”“嚴選計劃”“商超計劃帶動作用,積極拓展國內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和外綜服+”新型貿易模式,依托全省首個承??缇畴娚?/span>+海外倉試點,加快構建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新模式。

        商務局

        經信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產投集團、開發區

        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全球布局

        以實現資源全球化配置和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化布局為目標,引導安吉優勢產業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助力外貿企業內外銷并行轉型。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改革,有序拓展新興市場,著力推進國際創新園、孵化器等合作建設。

        商務局

        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海關、銀保監組

         


         

        附件4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大工程清單

        序號

        重大工程

        主要事項

        2025年目標

        牽頭部門

        配合部門

        1

        綠色家居轉型升級工程

        加快推進規上綠色家居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打造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行資源能源及污染物動態監控和管理,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加強產業創新力與工業設計能力支撐,實施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科技專項,建立一批成果產業化應用試點,打造綠色家居產業生態。

        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累計實現綠色家居規上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普及率達100%,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8家。

        經信局

        科技局、市場監管局

        2

        生命健康延鏈擴面工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生命健康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聚焦產業鏈培育創新鏈,以推動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源頭創新、精準醫療全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加速融合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提升基礎創新能力與關鍵技術控制力。

        2025年,生命健康產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6%,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家以上。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投資促進中心

        3

        高端裝備招大引強工程

        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集群化為主攻方向,積極把握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戰略機遇,加快集聚高端發展要素,繪制高端裝備產業鏈創新鏈招商圖譜,明晰產業鏈重點環節,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生產性服務業與裝備制造業的滲透融合、裝備制造業軍民融合,抓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重點項目建設,重點面向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基礎零部件,加強優質項目招引。

        2025年,新增高端裝備億元以上項目60個以上。

        發改局

        經信局、投資促進中心

        4

        電子信息企業培引工程

        聚焦移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大數據技術及服務等重點領域,厘清企業培育方向和支持政策,集中政策、技術、資金等優勢資源重點扶持,堅持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推進中小企業發展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裝備制造領域生產高端前沿技術產品的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發展,鼓勵企業通過重組、并購等方式做強做大,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構筑形成龍頭引領、骨干支撐、重點示范的企業梯隊。

        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規上企業達到50家,新增10億元以上企業3家,擁有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隱形冠軍2家。

        科技局

        經信局、投資促進中心


         

        附件五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

        序號

        重點產業領域

        項目單位名稱

        項目名稱

        建設規模及內容

        建設期限

        固定資產投資

        (萬元)

        綠色家居(總投資84.18億元)

        1

        新型竹木制品

        浙江天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3000萬平方米新型無機材復合地板智能化本項目

        新增用地246.3畝,新建建筑面積24.6萬平方米,新增WPC擠塑機、SPC擠塑機、豪邁機等設備共計312臺(套)

        2021-2023

        115000

        2

        新型竹木制品

        浙江天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4000萬平米新型無機材復合地板智能化生產線項目

        本項目擬新增工業用地246.3(凈用地),新增建筑面積246350平方米。新增WPC擠塑機、SPC擠塑機、豪邁機、布板壓機及操作臺等設備共計416臺(套)。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4000萬平米新型無機材復合地板(竹塑復合地板、木塑復合地板、塑料地板)生產能力。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308100萬元,利潤38160萬元,稅金24364萬元。

        2020-2022

        105000

        3

        智能家居集成

        浙江安吉國控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安吉縣開發區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項目

        擬在開發區康山村實施開發區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新建標準廠房14幢,辦公樓2幢,食堂宿舍1幢;同步實施廠區道路、綠化、管網等配套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190畝,總建筑面積24600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該產業園以椅業為主導產業并上下游配套產業。

        2020-2024

        65000

        4

        新型竹木制品

        浙江永裕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永裕新材料未來智造綜合體項目

        企業擬在國家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新增工業用地150畝,用以實施永裕新材料未來智造綜合體項目。項目擬新建1#廠房、2#廠房、食堂、宿舍、辦公及展廳綜合樓、產業研發中心、園區公共服務中心、傳達配電配套、地下室等,共新建建筑面積155191平方米;其中1#廠房建筑面積43000平方米,用以實施年產1800萬平方米竹塑墻地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2#廠房建筑面積83000平方米,用以實施年產600萬平方米墻地3D打印材料、600萬平方米竹木材石晶復合地板生產線項目;項目共新增擠塑機、油漆線、豪邁包裝連線等設備851臺套;項目建成后,形成年產1800萬平方米竹塑地板、600萬平方米墻地3D打印材料、600萬平方米竹木材石晶復合地板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32500萬元,銷售收入162500萬元,利潤16250萬元,稅金8750萬元。

        2021-2023

        65000

        5

        智能健康座椅

        浙江大東方椅業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300萬把辦公椅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

        該項目為公司在綠色家居產業園實施的一期項目,擬在北望路新增工業用地97.95畝,新建廠房198989平方米,辦公及生活用房747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6464平方米;新增高精密裁剪機等國產設備572臺(套);形成年產300萬把辦公椅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30000萬元,銷售收入81800萬元,利潤11500萬元,稅金5000萬元。

        2021-2024

        58904.61

        6

        新型竹木制品

        浙江天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3000萬平方米新型無機材料復合地板智能化生產線項目

        本項目擬新增工業用地150畝,新增建筑面積161528.72平米(計容)。新增石塑線、LVT擠塑線、豪邁開榫機等設備共計316臺(套),形成年產3000萬平新型無機材復合地板(竹塑復合地板、木塑復合地板、塑料地板)生產能力。年銷售收入231075萬元,利潤30301萬元,稅金18273萬元。

        2021-2022

        50600

        7

        智能家居集成

        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20萬套智能家居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用恒林家居A區空地22   畝,新建生產廠房106920平方米,新增木工設備、自動化吊掛線、組裝流水線400臺、噴漆設備、氣泵液壓、三頓鏟車8臺,新增光伏發電設備、廢氣處理裝置、節水設備,新增電力增容1000KVA,形成年產20萬套智能家居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28280萬元,銷售收入101100萬元,利潤9800萬元,稅金5300萬元。

        2020-2023

        50050

        8

        智能家居集成

        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恒林瑞士LO品牌項目

        新增用地170畝,新建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暫未立項)

        2021-2023

        50000

        9

        智能健康座椅

        浙江安吉大名家具有限公司

        年產500萬把木質辦公椅、餐椅生產線項目

        企業于20201222日通過司法拍賣取得原湖州紅劍聚合物有限公司土地面積46253平方米和廠房面積19835.19平方米?,F擬拆除該廠區內全部原有廠房,,新建二幢生產廠房,建筑面積150429.91平方米。擬新購置數控裁床6臺,智能機器人木板鉆孔、鉚釘等設備600臺。新增年產500萬把木質辦公椅、餐椅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銷售收入60000萬,利潤6000萬,稅金4200萬。

        2021-2023

        39150

        10

        智能家居集成

        中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中源家居未來工廠產業園二期項目

        公司本次擴建擬新增生產用地83.7畝,新建廠房128000平方米。新增牛皮排版一體機,無人化中央除塵中心等大型設備,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形成新增年產110萬套沙發產品的生產規模。

        2021-2023

        33495

        11

        智能健康座椅

        安吉萬寶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300萬套電競椅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在國家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新增工業用地81畝;新建廠房148844平方米,辦公、生活及配套用房1804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6885平方米;新增智能倉庫、自動打包線、自動打孔設備、自動焊接設備線等國產設備700臺(套);電力增容800KVA;形成年產300萬套電競椅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11000萬元,銷售收入48000萬元,利潤4000萬元,稅金2500萬元。

        2021-2023

        32400

        12

        智能家居集成

        安吉博泰投資有限公司

        安吉遞鋪綠色家居小微企業園項目一期

        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遞鋪街道義士塔村、赤芝村實施安吉遞鋪綠色家居小微企業園項目一期。一期總用地面積約138畝(其中凈用地面積約為122.5畝),建設標準廠房約240000平方米;同步實施廠區道理、綠化、官網等配套工程。

        2021-2023

        30900

        13

        智能健康座椅

        永藝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250萬套人機工程健康坐具項目

        本項目作為年產1,800萬套智能家具及配件生產線項目之子項目實施,擬新增工業用地70畝,新建地上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132982.89平方米。新增裁剪數控機床、縫紉智能吊掛流水線、格柏裁剪系統等設備411臺套;形成年產250萬套人機工程健康坐具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2.8億元,銷售收入9.44億元,利潤7,502萬元,稅金7,137萬元。

        2021-2023

        29266.2

        14

        智能健康座椅

        大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年產300萬套康背椅、休閑按摩搖椅、辦公家具等家具生產線項目(三期)

        新增工業用地69.34畝,新建建筑面積133054.67平方米;新增磨具、電腦縫紉機、壓機等國產設備1381臺套;達產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40000萬元,利潤3200萬元,稅金2100萬元。

        2021-2023

        28798

        15

        智能家居集成

        浙江護童人體工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5萬套綠色智能家具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天荒坪北路東側、鄣南路北側新增建設用地50.6畝,新建廠房75,000平米,總建筑面積75000平米。新增沖床、激光切割工作站、分揀系統、堆垛機系統等設備共計9,915.07萬元,電力增容2500KVA,可形成年產15萬套智能家居產品的生產能力。達產后,預計新增年增加值10000萬元,年銷售收入32,400萬元,利潤6,200萬元,稅金5,480萬元。

        2021-2023

        28221.09

        16

        新型竹木制品

        浙江永裕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800萬平方米竹塑墻地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

        企業擬在國家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新增工業用地50畝,用以實施永裕竹塑墻地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項目擬新建建筑面積63000平方米,新增擠塑機、油漆線、豪邁包裝連線等設備85臺套;項目建成后,形成年產1800萬平方米竹塑地板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19500萬元,銷售收入97500萬元,利潤9750萬元,稅金5250萬元。

        2020-2022

        20000

        17

        智能家居集成

        安吉縣五鑫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

        溪龍鄉綠色家居配套小微產業園建設項目

        項目位于溪龍鄉徐村灣村東村,擬收購溪龍鄉人民政府收儲中心名下原浙江華祥皮革有限公司的工業用地60.37畝,擬拆除原有廠房,重新建設標準廠房及綜合樓。項目總投資2億元,一次性規劃,分兩期實施,總規劃建筑面積11.9萬平方米,容積率2.956。一期建設1號廠房及綜合樓,建筑面積3.45萬平方米;二期建設2號、3號標準廠房,建筑面積8.45萬平方米。

        2021-2023

        20000

        18

        新型竹木制品

        浙江永裕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800萬平方米竹塑墻地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

        新增工業用地50畝,用以實施永裕竹塑墻地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項目擬新建建筑面積63000平方米,新增擠塑機、油漆線、豪邁包裝連線等設備85臺套;達產后預計新增年銷售收入97500萬元,利潤9750萬元,稅金5250萬元。

        2021-2023

        20000

        生命健康(總投資18.17億元)

        19

        醫療器械及耗材

        浙江智永網業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1500萬平方米電子工業與航空醫療醫用篩網項目

        項目擬在天子湖鎮工業園區新增工業用地26畝,新增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其中辦公和生活用房5000平方米,新增蘇爾壽片梭機、世聯整緯機、門富士定型機等設備801臺套,預計形成年產電子工業與航空醫療醫用篩網1500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增加值17200萬元,銷售收入62500萬元,利潤7500萬元,稅金3700萬元。

        2021-2023

        50354

        20

        醫療器械及耗材

        浙江巴奇騰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2萬噸醫用無紡布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在天子湖園區新增工業用地50畝,新建廠房80000平方米,新增水刺生產線和醫用無紡布生產線4條,形成年產2萬噸醫用無紡布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增加值21000萬元,銷售收入80000萬元,利潤9000萬元,稅金4000萬元。

        2020-2022

        50000

        21

        生物醫藥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5000噸生物制劑生產基地及綠色生物科技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項目擬在石龍園區新增工業用地33畝用于建設年產15000噸生物制劑生產基地及綠色生物科技研發中心項目,其中:生產基地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廠房43200平方米、辦公樓8000平方米,新增投料混合罐、酶解罐、螯合罐等設備171臺套;預計達產后形成年產生物制劑15000噸的生產能力(其中5000噸有機微量元素添加劑、5000噸微生態制劑、5000萬噸植物提取添加劑),銷售收入71950萬元,利潤10650萬元,稅金5070萬元。研發中心建設內容包括新建研發樓8000平方米,新增恒溫恒濕培養箱、生物安全柜、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研發設備206臺套。

        2022-2024

        31070.71

        22

        生物醫藥

        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48000萬人份快速體外診斷產品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

        公司擬利用自有土地新建廠房、研發樓及宿舍樓生活服務用房等94096平方米。新購置卷式玻纖處理烘干一體機、全自動大卡切割裝卡一本機等設備340余臺套。項目建成后,產能由原來的年產2.4億人份快速體外診斷產品增加至4.8億人份的生產能力。預計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利潤4800萬元,稅金3000萬元。

        2021-2022

        28300

        23

        生物醫藥

        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2億人份液態芯片試劑生產線項目

        本項目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生命健康產業園陽光大道南側、越都中路西側新增工業用地57畝(其中凈用地51.5畝),新增建筑面積64355.61平方米,新增質譜儀器、熒光定量PCR儀等設備共臺套。項目建成后,可形成2億人份液態芯片生產能力。預計新增銷售額3億元人民幣以上,利潤3000萬元,稅收600萬元。

        2022-2024

        22000

        高端裝備(總投資45.33億元)

        24

        智能物流裝備

        浙江中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30萬臺倉儲搬運設備及100萬套機械零部件加工、智能機器人制造項目

        項目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園區新增工業土地281畝,新建生產廠房及辦公生活配套用房281140平米,新增結構件涂裝線 、配重涂裝線、噴塑線等設備1327臺套,新增電力增容8200KVA,形成年產30萬臺電動叉車、牽引車、搬運車、堆垛車等倉儲搬運專用車輛制造及100萬套機械零部件加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制造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200000萬元,利潤24000萬元,稅金10000萬元。

        2020-2023

        112400

        25

        高端汽車零部件

        浙江九龍機械有限公司

        年產300萬只重型汽車連桿、30萬套飛輪殼項目

        項目擬在天子湖鎮工業園區新增工業用地96畝,新增建筑面積9.6萬平方米,新增立式加工中心、雙端面磨床、激光打標機等設備230臺套,預計投產后形成年產重型汽車連桿300萬只、飛輪殼30萬套的生產能力(對毛坯經過檢測、激光打標、粗磨雙端面、激光切割等工藝加工成汽車汽車連桿,對毛坯經過檢驗、粗車中心孔并倒角、粗車大止口及凹面、精銑凸面等工藝加工成飛輪殼),預計新增增加值23000萬元,銷售收入100000萬元,利潤10000萬元,稅金5000萬元。

        2021-2023

        61100

        26

        高端汽車零部件

        浙江敏能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120萬件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租用浙江經濟開發區工業土地收儲中心5號廠房62758平方米,2號宿舍樓及辦公樓8924平方米,新增落料鋸、彎曲機、4~5軸立式CNC等設備422臺套,新增電力增容1250KVA,形成年產120萬件新能源電池包生產線項目,達產后新增銷售收入10億元,利潤1億萬元,稅金7000萬元。

        2020-2022

        51000

        27

        節能環保裝備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7萬套高效換熱器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英特換熱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企業擬在安吉縣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新購置工業用地79.21畝,該地塊東至環島東路,南至碼頭2號路,西至碼頭3號路,北至天荒坪北路。項目擬新建生產廠房85516平方米,新購置光纖激光切割機、管道切割機工作臺等設備150余臺。項目達產后,形成年產17萬套高效換熱器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1.5億元,新增銷售5.1億元,預計實現利潤7000萬元,預計新增稅金5000萬元。企業擬新建換熱器研發中心,研發中心建筑面積13600平方米,擬購置研發設備水冷測試臺、高級體式顯微鏡、精密切割機等設備70余臺。該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加大研發投入,對未來相關技術課題進行研究和實驗,以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公司技術創新提供軟硬件支持和實驗保障。

        2021-2023

        39074.63

        28

        高端汽車零部件

        浙江敏泰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120000套新能源汽車電池盒項目

        項目擬在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新增工業土地93.51畝,新增廠房及辦公 用房93550平方米,新增落料鋸、組裝線等主要生產設備211臺套,電力增容1250KVA。項目達產后,形成年產12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池盒生產線項目,預計新增銷售收入80000萬元,利潤8000萬元,稅金5000萬元。

        2020-2022

        38000

        29

        節能環保裝備

        寶準電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年產1000套以上儲能系統成套設備、儲能系統關鍵零部件、微電網系統及其他電力電氣設備項目

        本項目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新增工業用地80畝,新增建筑面積80000平米,新增儲能電池pack自動化生產線、線束生產流水線等設備共計63臺(套)。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1000套以上儲能系統成套設備、儲能系統關鍵零部件、微電網系統及其他電力電氣設備生產能力,預計可新增年銷售額60000萬元,利潤6000萬元,稅金3600萬元。

        2020-2022

        32000

        30

        節能環保裝備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7萬套高效換熱器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企業擬在安吉縣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新購置工業用地79.21畝,該地塊東至環島東路,南至碼頭2號路,西至碼頭3號路,北至天荒坪北路。項目擬新建生產廠房85516平方米,輔助用房1100平方米,新購置光纖激光切割機、管道切割機工作臺等設備150余臺。項目達產后,形成年產17萬套高效換熱器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1.5億元,新增銷售5.1億元,預計實現利潤7000萬元,預計新增稅金5000萬元。

        2021-2023

        30222.59

        31

        高端汽車零部件

        安吉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

        寶準年產1000套以上儲能系統成套設備、儲能系統關鍵零部件、微電網系統及其他電力電氣設備生產線標準廠房建設項目

        項目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實施寶準電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年產1000套以上儲能系統成套設備、儲能系統關鍵零部件、微電網系統及其他電力電氣設備生產線標準廠房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增工業用地80畝,總建筑面積83760平方米,其中新建1~4號廠房69760平方米,新建辦公樓7222平方米(其中地上6802平方米,地下420平方米),新建服務用房、門衛室等附屬用房6778平方米,并同步實施廠區市政配套建設。

        2021-2023

        24000

        32

        高端汽車零部件

        浙江蘇鈴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年產7500噸精密鑄件及15000臺(套)精密機床零部件項目

        項目擬在梅溪鎮臨港工業園區新增工業用地60畝,新增建筑面積60000平方米,新增龍門銑床、岡本精密平面磨床、蔡司三坐標測量機等設備42臺套,預計投產后形成年產精密鑄件7500噸及精密機床零部件15000臺(套)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增加值9000萬元,銷售收入37000萬元,利潤3700萬元,稅金 1850萬元。

        2021-2022

        24000

        33

        節能環保裝備

        安吉熱威電熱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1800萬個電加熱器生產線項目(二期)

        擬進行二期擴建,新增工業土地61.1畝,新建建筑面積56000平方米;購置壓圈機器及模具、壓絲機、焊管機等共計674臺套等國產設備,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40000萬元,利稅6800萬元。

        2021-2023

        20880

        34

        高端汽車零部件

        浙江正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正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車轉向及傳動系統用零部件擴產建設項目

        本項目為公司募投項目,擬投資23,000.00萬元用于公司現有主營產品擴建產品產線建立生產項目,項目建成后公司將新增年產1445萬件十字軸萬向節總成、1100萬件節叉的生產能力。項目的實施是基于全球汽車零部件制造中心轉移至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發展機遇下,通過進一步擴大公司產業化規模,突破產能瓶頸,匹配公司因進一步攫取市場份額對于產能供給需求;同時,通過購置國內外成熟、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提升公司自動化生產水平,并基于自動化生產提高精細化生產水平、建立生產標準化,進而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2021-2023

        20741.7

        電子信息(總投資3.26億元)

        35

        智能控制系統集成

        浙江銳尚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20萬套智能電子控制系統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新增工業用地37畝(其中凈用地面積30.2畝),新建廠房28500平方米,辦公及生活用房25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1000平方米。新增激光切割機、數控自動沖孔機、數控折彎機、檢測儀等設備計219臺(套),形成年產20萬套智能電子控制系統生產能力。預計可新增年銷售收入25000萬元,利潤2500萬元,稅金1250萬元。

        2021-2023

        12200

        36

        智能控制系統集成

        浙江安工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5萬套智能化電子監控設備制造項目

        企業擬在安吉經濟開發園區兩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新增工業用地16.13畝(其中凈用地面積15.05畝);新建廠房3099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996平方米;新增智能監控生產線等國產設備138();電力增容410KVA;形成年產5萬套智能化電子監控設備制造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4500萬元,銷售收入20000萬元,利潤1600萬元,稅金1000萬元。

        2021-2022

        10300

        37

        移動消費電子

        安吉程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500萬套微軟系列移動電子精密部件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由安費諾飛鳳(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轉租安吉經濟開發區工業土地收儲中心名下位于原安工區塊天荒坪北路4幢的部分閑置廠房,租賃面積3500平方米。擬新增臺群精機、四軸轉臺等設備共計216臺(套)。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500萬套微軟系列移動電子精密部件生產能力。預計可新增年銷售收入1.5億人民幣,利潤1500萬元,稅金900萬元。

        2021-2022

        10140

        新材料(總投資53.50億元)

        38

        高分子材料

        洛克(安吉)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31.1萬噸PBAT等可降解新型材料項目

        項目擬在梅溪鎮臨港工業園區新增工業用地120畝,新增建筑面積120000平方米,新增PBAT切粒包裝系統裝置、PBAT酯化反應裝置、PBAT縮聚反應裝置等設備110臺套,預計投產后形成年產PBAT等可降解新型材料31.1萬噸的生產能力(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5萬噸、聚酰亞胺1000噸、環氧樹脂1萬噸、聚酯多元醇 5萬噸、聚氨酯樹脂和膠黏劑8萬噸、生物降解聚酯PBAT9萬噸、水性聚氨酯1萬噸、聚氨酯濕氣固化熱熔膠PUR1萬噸、硅樹脂1萬噸 ),預計新增增加值60000萬元,銷售收入265000萬元,利潤26500萬元,稅金13200萬元。

        2021-2023

        180000

        39

        復合纖維材料

        浙江華豐龍賽爾纖維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20000噸萊賽爾長絲生產線項目

        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轉型升級,盤活存量土地,浙江華豐龍賽爾纖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杭州產權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杭州企業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公開掛牌拍賣獲得浙江藍孔雀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歷史名稱:浙江藍孔雀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所屬工業用地面積122202平方米及地表所屬建筑面積67122.77平方米(浙2019安吉縣不動產權第0017825、0017826、0017827號)。本項目采用出資購買方式實施兼并重組,改造項目實施主體由浙江藍孔雀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變為浙江華豐龍賽爾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主體變更后,華豐龍賽爾通過淘汰原差別化氨綸、錦綸生產線進行產品升級改造,其改造內容主要為新增廠房50000平方米,購置溶解劑攪拌、破碎機、緩沖槽輸送泵等設備331臺套,形成年產萊賽爾長絲20000噸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58000萬元,銷售收入180000萬元,利潤30000萬元,稅金13000萬元。 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年產5000噸萊賽爾長絲生產線項目;二期年產15000噸萊賽爾長絲生產線項目。

        2020-2023

        110000

        40

        金屬合金材料

        浙江久立電氣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18萬噸電磁線用銅桿及1萬噸特種銅桿產品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收購天子湖鎮工業土地收儲中心名下原浙江盛金銅業有限公司的工業用地99.89,廠房及辦公綜合用房17258.48平方米。保留原有建筑面積9902平方米,將剩余原有建筑拆除,新增建筑面積90000平方米,并新增45T/h豎式熔銅爐(含保溫爐)、收排線立式吐絲機、銅桿連鑄連軋機組等設備共194臺套。項目建成后,形成年產18萬噸電磁線用銅桿及1萬噸特種銅桿產品的生產能力,該項目通過將三元銅合金胚體放入軋機熱軋成成品的工藝加工成銅合金產品、通過將銅胚冷凝再軋制工藝生產銅桿,預計新增增加值43000萬元,銷售收入200000萬元,利潤20000萬元,稅金10000萬元。

        2020-2021

        100000

        41

        復合纖維材料

        浙江蔓蒂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20000噸新型航空及醫用纖維材料及200套智能化成套設備生產線項目

        項目擬在天子湖湖鎮工業園區新增工業用地58畝,新增建筑面積90000平方米,新增切割床、纏繞機、立式綜合加工機等設備58臺套,投產后形成年產新型航空及醫用纖維材料20000噸及智能化成套設備200套的生產能力(非織造布及非織造布生產機械),預計新增增加值17200萬元,銷售收入72000萬元,利潤7200萬元,稅金3600萬元。

        2021-2023

        48000

        42

        金屬合金材料

        浙江申吉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2000噸航空航天鈦板材生產線項目

        企業擬收購安吉梅溪鎮工業土地收儲中心名下工業用地46776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20530.18平方米,(原浙江法拿克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塊,不動產權證號為浙(2017)安吉縣不動產權第0004113號、0004115號)用于實施企業的二期項目。項目同時利用空地新增建筑面積49470平方米,新增電子束冷床爐EB、5T真空自耗爐體、1.6MN精鍛機組等設備24臺套。預計投產后,形成年產航空航天鈦板材2000噸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增加值13500萬元,銷售收入53000萬元,利潤5300萬元,稅金2700萬元。

        2022-2024

        35350

        43

        高分子材料

        浙江坤鴻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50000噸新型裝飾材料生產線項目

        企業擬從安吉縣遞鋪街道義士塔村搬遷至安吉縣國家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在竹產業示范園區新增工業工地53畝,新建廠房48000平方米,辦公樓5100平方米,宿舍樓6600平方米,合計建筑面積59700平法米。并同步實施綠化、道路等基礎設施,以及變壓器房、空壓機房、冷卻水池等內容。將老廠房的部分設備搬遷至新廠區,并新增擠出機、造粒機、混料機等設備100余臺。形成年產50000噸新型裝飾材料(新型竹塑復合裝飾材料、新型竹纖維PVC復合裝飾材料和鋁塑復合裝飾材料)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銷售收入28000萬元以上,利潤3000萬元,稅金1590萬元。

        2020-2022

        21600

        合計

        204.50億元

         


         

         

         

         

         

         

        安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2月31日印發




         

         

         

        [1] 預估數。

        [2] 主管部門縣大數據局、建設主體數字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智囊團兩山轉化數字研究院+N家服務安吉數字化建設的公司。

        [3] 上海市白茅嶺、安吉縣、長興縣、宜興市、溧陽市、廣德市、郎溪縣。

        [4] 2019年,綠色家居產業實現總產值570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301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8.6%。

        [5] 2019年,生命健康產業實現總產值45億元。

        [6] 2019年,高端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0億元,同比增長8.1%。

        [7] 增: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降:能源消耗。

        [8] 1個技術創新服務中心+1個網上科技大市場+N個高校技術轉移中心。

         

        索引號: 2573021T/2021-00100 發文時間: 2021-12-31 15:01:34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文件編號: 安政發〔2021〕23號 發布機構: 安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安吉縣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文件效力:
        安吉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政策解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縣直各單位

        現將《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安吉縣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

         

        安吉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十三五以來,堅持科技、經濟、生態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入圍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躋身全省工業大縣,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步伐。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安吉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加速期、融入重大戰略的窗口期、改革系統集成的攻堅期、縣域治理現代化的迭代期。進入新發展階段,安吉要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要求,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創新驅動、改革破題、數字賦能,以全力發展新產業、全速推進新制造為主線,高水平打造“1+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是打造全國綠色制造第一縣,“3”是打造傳統制造轉型標桿區、未來制造創新樣板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

        本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湖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湖州市制造業高質量趕超發展十四五規劃》《安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為指導,規劃范圍為安吉縣全域,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景展望至2035年。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以來,安吉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化、集約化、品質化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步伐。

        1.綜合實力趕超進位,進入全省工業大縣(市、區)

        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規模效益顯著提升,列入全省工業大縣(市、區)名單。總量規模持續攀升,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8%,高于全省4個百分點;2020年,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92.7億元,同比增長8.4%,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42個工業大縣第7位;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49.4億元,同比增長18.3%,高于全省15.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高于全省16.3個百分點。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15.3%,高于全省6.7個百分點;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2.4億元,同比增長41.4%,高于全省25.3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9.5%,高于全省2.1個百分點。

                                                      

         

        2.綠色制造全面推進,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全力夯實綠色基底,列入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國領先,截至2020年底,規上工業企業星級綠色工廠覆蓋率100%,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通過綠色產品認證17個;永藝家具入選第二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安吉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牽頭組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區綠色制造聯盟。畝均論英雄深入推進,十三五期間,深入開展破五未項目攻堅行動,累計消化處置五未土地7319.9畝,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1050家,出清低效企業1798家,盤活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19972.4畝;2020年,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分別為123.9萬元/畝、24.9萬元/畝,分別位列全省第36位和39位。節能降耗取得實效,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單位能耗增加值年均下降1.9%;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56噸標準煤/萬元,能耗水平全市最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以上。

        3.創新體系日益健全,入圍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功創建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入圍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創新投入持續加碼,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12.4億元,同比增長29%;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1%[1]。創新平臺加快集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浙工大綠色家居工業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竹產業研究院等創新載體相繼落地,椅藝產業、綠色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列入省級創建名單,科技創業園和兩山創客小鎮入選國家級孵化器。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63家、省級企業研究院39家;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5家,數量分別居全市第1、第2;2020年,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45.8%,高于全省6.8個百分點。

        4.數字經濟加快發展,邁入省兩化融合水平第一梯隊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累計列入省級四個百項重點技術改造示范項目34個;2020年,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首次邁入全省第一梯隊;永藝、恒林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家具及竹木制品行業在全省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綜合評估中位列第1;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3.5%,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數字產業化加快發展,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增長26.1%,高于全省13.1個百分點;安吉云數據中心產業園入選長三角一體化數字經濟標志性項目。數字化治理力度加大,圍繞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構建“3+N”運營模式[2],建立數據超市;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安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數字論壇;兩山轉化數字研究院入選2020年浙江省數字經濟新治理優秀案例。

        5.產業結構不斷完善,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鞏固提升綠色家居產業競爭優勢,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共主導(參與)制定國家標準55項、行業標準24項、浙江制造標準33項。綠色家居產業競爭力強,家具及竹木制品產業基地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擁有主板上市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64家,年銷售十億元以上企業5家、億元以上企業56家;擁有馳名商標7個、市政府質量獎9個;辦公椅制造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和專業集群。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為9.7%、10.0%、9.9%;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17.6億元,同比增長12.9%,高于全省3.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64.1%,高于全省4.5個百分點;東方基因、潔美電子等新興產業領域骨干企業快速成長;成功招引養生堂安吉智能生活產業科技園、格力智能制造安吉產業園等重大項目。

        2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及增速

        6.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連續入選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持續構建”“型政商關系,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營商環境百強縣,2020年規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78.9元,低于全省平均4元。深入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數字化手段推進一件事集成改革,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壓縮至50天,部門間上線事項網上可辦率100%。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改革,推動銀行機構上線運行綠色小微企業融資綠貸通服務平臺,2020年綠色信貸余額占比全市第1;成立浙江省首個兩山銀行示范基地,率先開展兩山銀行試點并實現實體化運營。著力探索營商環境評價標準,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全國首個《縣域營商環境評價準則》團體標準。

        十三五時期,盡管安吉制造業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綠色家居產業一業獨大,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規模不大;高端創新平臺較少,創新要素支撐不強,現有創新平臺對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性不夠;數字經濟帶動不足,智能制造水平偏低;龍頭企業涌現不夠,中小企業競爭力偏弱。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全力推動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面臨形勢。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帶來巨大變量。同時,中國經濟已全面進入提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時期,數字化改革、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三大戰略發展要求對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對這一系列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安吉需要在機遇中育先機、在挑戰中創新局。

        1.碳達峰碳中和加速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

        全球有超過2/3的經濟體加入碳中和的大轉型中,我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進入加速推進的重要階段。低碳發展的趨勢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催生出更多的綠色低碳新興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的生產流程和技術路線發生深刻變革。安吉要堅決扛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樣板地模范生的使命擔當,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在更高起點上創建綠色低碳時代的重要窗口。

        2.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交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群體突破和融合應用,開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階段。安吉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群,用先進的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3.“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速推動產業鏈群化發展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在新發展階段,安吉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順應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趨勢,著力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攻克一批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4.長三角一體化升級加速推動產業高端化嬗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將長三角一體化提升為國家戰略。安吉要發揮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坐擁綠色生態的資源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G60科創走廊、滬湖綠色智造走廊,深化產業合作區一嶺六縣[3]全方位合作,緊跟杭州和上海的產業布局,充分承接杭州、上海等地科創、人才、金融等各類資源,努力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5.數字化改革加速推動產業數字化變革

        數字化改革已成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數字經濟綜合應用作為“152”工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業務場景,推動產業數據匯聚共享,實現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安吉要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釋放產業數據的潛在價值,構建以數據資源為核心的生產體系,形成以數據驅動企業生產經營的新模式,推動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進而提升傳統制造業競爭力,以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以數字化改革構建全新產業生態。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吉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照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全力發展新產業、全速推進新制造為主線,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踐行人才強縣、創新強縣首位戰略,發揮綠色、創新、數字賦能帶動作用,推動產業結構高質量,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推進產業空間現代化,促進區域發展一體化,加快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品質化、高端化發展,高水平打造“1+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是打造全國綠色制造第一縣,“3”是打造傳統制造轉型標桿區、未來制造創新樣板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以趕超姿態夯實可持續發展后勁,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安吉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戰略布局,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面向未來技術變革趨勢,結合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堅持綠色為本。堅持把綠色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要求,全力構建資源低碳、過程清潔、廢物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努力實現全產業鏈的綠色化,建立健全畝產效益評價體系和淘汰落后產能長效機制,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堅持融合賦能。堅持把融合賦能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落實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實施“5G+工業互聯網行動,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創新,以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堅持開放聯動。堅持把開放聯動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區域開放布局,全面深化接滬融杭,推進產業分工協作與要素流動,積極承接高端制造資源。

        ——堅持數字化改革。堅持把數字化改革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積極融入全省數字經濟系統,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融合應用,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經濟社會的高效協同。

        (三)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5年,全縣制造業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品質化水平大幅提高,在全省和長三角的貢獻度和顯示度明顯提升,工業總產值突破21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700億元,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力爭進入全省前15強。

        ——綠色低碳首位度提升。綠色低碳的生產體系、創新體系、流通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加快綠色基礎設施升級。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200萬元/畝,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與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省市下達目標,為碳達峰碳中和創造堅實的產業基礎。

        ——創新合作標識度提升。打造在國際有影響力、國內有競合張力的綠色家居產業集群,培育一批新興產業群。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65%,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5%以上,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8%以上,工業投資增速達到15%,打造1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轉型升級顯示度提升。數字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快在制造業領域普及。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9.6%,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5。

        ——營商環境滿意度提升。以數字化改革牽引全面改革,著力突破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政務服務能力保持領先,制造業成本持續降低,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處于高位,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位居全省前列。

        展望2035年,高質量趕超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綜合實力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率先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縣,形成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綜合實力躋身全省第一方陣,形成現代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成為全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1: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單位

        2020

        2025

        2025年(湖州)

        2025年(全?。?/span>

        指標屬性

        綜合實力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36.3

        40左右

        40.0左右

        1/3左右

        預期性

        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數

        82.4

        力爭進入全省前15

        預期性

        規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192.7*

        430

        1800

        預期性

        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

        %

        9.5*

        9.5以上

        8#

        預期性

        創新合作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

        %

        64.1

        65

        預期性

        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

        %

        2.1

        (預估)

        2.5以上

        2.7#

        3.4#

        預期性

        工業投資增速

        %

        23.0

        15

        15.0

        預期性

        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

        %

        45.8*

        48

        45.0

        預期性

        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億元營業收入

        有效發明專利數

        130

        150

        140

        預期性

        轉型升級

        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萬元/

        22.6*

        28

        35#

        33#

        預期性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

        %

        26.1

        29.6

        預期性

        兩化融合發展指數

        79.5

        95

        預期性

        綠色低碳

        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

        萬元/

        123.9

        200

        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1802023年)

        預期性

        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完成省下達任務

        [16]以上

        約束性

        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約束性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完成省下達任務

        [16]

        約束性

        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

        全省前列

        90

        預期性

        規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

        78.9

        全省前列

        預期性

         

        注:帶*2020年年報數據,帶#為制造業口徑,[]表示五年累計。

         


         

        三、產業發展重點

        瞄準產業發展前沿,立足本地產業優勢,以全力發展新產業、全速推進新制造為主線,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聯動發展,強化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培育,貫徹數字化改革、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三大戰略要求,重點打造綠色家居支柱產業,積極培育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1+5”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綠色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形成一大千億級支柱產業、五大百億級新興產業。

        (一)重點打造綠色家居支柱產業。

        1.目標定位

        2020年,綠色家居產業實現總產值590億元,同比增長3.5%[4]。力爭到2025年,綠色家居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打造成為全球知名綠色家居特色產業基地、全國綠色家居創新設計高地、全省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示范地。

        2:安吉綠色家居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

        目標

        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600億元以上。

        質量效益

        目標

        椅業主要產品單價提高15%以上,行業利潤率提高到10%,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25萬元/人以上,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到150萬元/畝。

        兩化融合

        目標

        新增省級上云標桿企業10家以上,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0家以上,規上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普及率達100%。

        創新能力

        目標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達到50家,省級企業研究院達到20家,規上工業R&D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

        2.重點領域

        秉承生態健康·智享互聯發展理念,堅持產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雙智發展,重點發展智能健康座椅、智能家居集成、辦公產品集成、新型竹木制品四大產業領域。

        ——智能健康座椅。重點開發功能椅、特種椅、智能椅、專業椅,大力發展板式沙發、功能沙發,形成品類多樣的產品體系。重點對椅業智能設計技術、智能傳感器和網絡數據采集處理技術等進行研發攻關,加快智能和特殊應用場景椅藝產品、基于人機交互的人體工程學椅藝產品、面向不同辦公環境的整體椅藝產品等新型產品的研發。

        ——智能家居集成。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家居領域的創新應用,強化智能傳感、安全通信、人機交互、數據挖掘等關鍵技術攻關,大力研發高性能、高感知、靈敏控制的傳感設備和控制系統。

        ——辦公產品集成。重點發展高品質辦公桌、辦公椅、會議桌椅等辦公家具系列產品,推動辦公家具產品集成化、系統化、預制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全屋定制一體化辦公家具產品。

        ——新型竹木制品。重點發展新型竹地板、竹簾、竹地毯、竹纖維服飾、竹工藝品等產品。加快探索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等相關技術,結合新材料積極研發更耐腐蝕、抗疲勞的竹木制品,大力拓展竹材在新型竹建材、裝飾、高端竹工機械等領域的應用。

        (二)大力發展五大新興產業。

        秉持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理念,超前布局前沿科技及產業化運用,積極培育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興產業群。

        1.生命健康

        1)目標定位

        2020年,生命健康產業實現總產值84億元,同比增長86.7%[5]。力爭到2025年,生命健康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生命健康產業高地、全國一流的生命健康大數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診斷試劑產業集聚區。

        3:安吉生命健康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總產值達到5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規上利稅總額達到16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85家,新增上市企業2家、雙金”“雙高企業3家。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6%,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75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80人以上。

        2)重點領域

        依托生命健康產業園,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耗材、醫療保健及服務三大領域。

        ——生物醫藥。重點發展高端藥物制劑、基因工程藥物、新型疫苗和中醫藥產品等。圍繞復雜生命科學重大前沿方向,著力拓展基因測序、診斷檢測、生物3D打印等生物技術。

        ——醫療器械及耗材。重點發展檢測型、治療型、康復型醫療器械與植入性高值醫療耗材、診斷儀器等醫療產品。聚焦感染性疾病、常見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等領域,積極研發生產快速檢測診斷試劑、血液檢測配套試劑等試劑產品。

        ——醫療保健及服務。加強藥食同源、醫療保健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現代中藥、保健品、磁療床墊等產品,積極拓展醫療服務、特殊食品、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細分領域。

        2.高端裝備

        1)目標定位

        2020年,高端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同比增長26%[6]。力爭到2025年,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全力打造高端裝備產業園,形成高端裝備特色產業集群。

        4:安吉高端裝備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產值突破3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2億元,規上利稅總額達到36億元以上,規上企業達到62家以上。新增5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億元以上企業5家、5億元以上企業10家。新增1家主板上市企業。市級以上綠色工廠累計達到5家以上,雙金企業2家、雙高企業4家以上。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以上,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5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家,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8人以上。

        2)重點領域

        順應智能化發展趨勢,促進傳統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高端汽車零部件、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智能物流裝備四大領域。

        ——高端汽車零部件。依托浙北智能汽配產業園,重點發展發動機、傳動系統、制動系統、電氣系統等核心板塊。瞄準氫能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增程器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究,積極嵌入全省新能源與節能汽車產業鏈。

        ——節能環保裝備。順應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趨勢,積極引導和推進產業資源整合,重點發展氣源、地源、水源熱泵以及高效換熱器、余熱余壓回收裝備等節能環保裝備。

        ——智能物流裝備。積極發展智能裝卸物流裝備、智能倉儲物流裝備、物流專用機器人、高精度分揀和包裝裝備等。加強機器人技術、導航定位技術、識別技術等在智能物流裝備制造中的應用,積極突破發展智能操作系統。

        3.電子信息

        1)目標定位

        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總產值60.45億元,同比增長42.0%。力爭到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20億元,建設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合作區電子信息制造業新高地。

        5:安吉電子信息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總產值達到12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0億元,規上利稅總額達到12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到50家。新增5億元以上企業5家、10億元以上企業3家、2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5.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80件。

        2)重點領域

        強化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導向,重點發展移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大數據技術及服務,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孵化器和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園。

        ——移動消費電子。重點發展機電類、連接類、傳感類等新型電子元器件,大力發展5G通訊裝置、手機電腦結構件及周邊產品。積極布局智能手表等智能終端領域,強化基于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智能交互技術、微型集成技術的研發。

        ——汽車電子。圍繞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和車載電子電器系統兩大領域,大力發展智能輔助駕駛、電源管控、網聯物聯等設備產品,推動汽車電子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鼓勵企業加強與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和上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研發設計能力。

        ——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圍繞智能家居系統等領域,積極孵化、引入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成長型項目,大力發展傳感器、面板、模塊等零部件,重點發展智能照明、智能溫控器、智能影音、智能廚電、智慧安防等產品。

        ——大數據技術及服務。發揮數據中心產業園數據存儲、運算等優勢,加強大規模數據倉庫、非關系型數據庫、數據存儲等核心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大數據基礎硬件、大數據基礎軟件、大數據服務和大數據安全等領域,構建綜合性大數據產業體系。

        4.新材料

        1)目標定位

        2020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46億元,同比增長15%。全力打造浙北新材料產業園,力爭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

        6:安吉新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產值突破15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4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到50家。十四五期間累計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5億元以上項目15個;累計培育3家主板上市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2家,四星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8家,雙金”“雙高企業達到8家。

        創新能力目標

        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7%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00件,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4人以上。

        2)重點領域

        聚力發展高分子材料、復合纖維材料、金屬合金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四大材料領域。

        ——高分子材料。圍繞新型顯示、光電信息等應用領域,著力引進一批材料開發、制造、應用類企業,重點發展高分子材料、特種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鼓勵本地龍頭骨干企業進入軍需民供制造領域,重點發展飽和聚酯樹脂、合成樹脂、碳分子篩等產品。

        ——復合纖維材料。發揮龍頭企業技術優勢和對上下游產業的牽引優勢,重點面向航天航空、汽車、風電葉片等應用領域,大力招引中國恒瑞、中簡科技、光威復材、華訊方舟等復合材料領軍企業,發展碳纖維、有機纖維、陶瓷纖維等新材料,著力構建復合纖維材料集群。

        ——金屬合金材料。以下游高端應用為落腳點,重點圍繞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等領域,積極發展高性能輕合金材料、功能器件用有色金屬關鍵配套材料、先進制造基礎材料等高性能、高精度、耐腐蝕、超耐磨合金材料。

        ——非金屬礦物材料。圍繞膨潤土這一關鍵核心中間體材料,以滿足高端工程、石油化工、環保和醫藥等下游應用需求為目標,重點發展膨潤土無機凝膠材料、復合球團土材料、吸附凈化材料、醫藥用功能材料等產品,加快實現高端應用。

        5.通用航空

        1)目標定位

        力爭到2025年,通航產業規模達到30億元,全力打造浙北通航產業園,建設成為中國通航、無人機系統研發生產基地。

        7:安吉通用航空產業十四五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目標

        總產值突破3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7億元,規上企業利稅額達到2億元,企業數量達到50家。

        創新能力目標

        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引進各類緊缺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

        2)重點領域

        充分發揮安吉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通航(無人機)裝備制造及服務。

        ——通航(無人機)裝備制造。依托安吉通航小鎮,加快推進中國航空學會安吉研究院建設,推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數字技術在通航裝備制造領域應用,積極開展智能控制、機翼扭轉等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發展智能發動機、智能飛行器等通航高端制造裝備。

        ——通航(無人機)服務。依托安吉天子湖通用機場,構建以天子湖機場為核心、城區景區臨時起降點為支點的“1A+NB”體系的機場網絡。發揮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集聚效應,加快建設集科普、展覽、研學、體驗、競技為一體的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基地,籌建通航(無人機)研發、檢飛、培訓、認證、適航審定為一體的服務中心。

        四、空間布局

        堅持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推動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浙江澳門〈安吉〉經貿合作區、安吉綠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提質升級,全力支持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安吉區塊)建設,配套發展一批專精特新小微產業園,形成“2+N”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

        (一)“2”:打造兩大高能硬核產業平臺。

        ——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浙江澳門〈安吉〉經貿合作區、安吉綠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按照省級標準整合提升,重點發展綠色家居、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產業,構建以綠色家居產業為主導、生命健康與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積極布局綠色家居、生命健康及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園,推動安吉云數據中心產業園建設,規劃建設安吉數字物流港,著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北部板塊。力爭到2025年,產值規模突破1300億元,打造為省級高質量骨干平臺與高能級戰略平臺,全力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長三角(湖州)產業合作區(安吉區塊)。按照集聚、升級、引領的產業發展思路,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智能、高效的制造業體系。重點開發天子湖北區,加大優質項目招引力度,推進跨區域專業合作產業園的布局建設,打造中高端項目產業鏈,與長興區塊共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區核心區。力爭到2025年,產值規模突破600億元,打造為長三角高能級戰略平臺。

        (二)“N”:打造若干專精特新小微產業園。

        高質量建設小微園,助推小微企業集聚轉型發展為總要求,強化小微園與開發區、示范區聯動發展,以土地集約、功能集成、要素集中為目標,高標準打造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的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加快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上墅鄉兩山優創園、示范區共創小微園(二期)等園區建設,積極構建集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科技金融于一體的雙創產業生態圈。加快建設專業化小微園,結合《安吉縣小微企業園建設計劃(2021-2025)》,推進中小微企業向小微園集聚發展,重點引進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項目,鼓勵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力爭到2025年,形成平臺集中、產業協同、集聚提升、各具特色的小微園發展格局,累計建成各類小微產業園30個以上。


         

          

        8:安吉縣小微園布局情況表

        序號

        產業類型

        配套小微園

        總面積及預計規模

        主導產業定位

        備注

        1

        綠色家居產業

        康山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

        300畝;23.98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已建成(轉隸型)

        2

        綠色家居產業

        孝源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

        154畝;26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新建

        3

        綠色家居產業

        綠色家居小微產業園(椅藝孵化園標準廠房)

        190畝;24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新建

        4

        綠色家居產業

        上墅鄉兩山優創園

        573畝(存量164畝);95.5萬平方米

        健康沙發、智能醫療

        新建

        5

        綠色家居產業

        天荒坪鎮樂成小微園

        60畝;11.23萬平方米

        椅業包裝配材料

        新建

        6

        綠色家居產業

        報福鎮小微產業園

        50畝;6萬平方米

        竹木工藝

        新建

        7

        綠色家居產業

        溪龍鄉綠色家居配套產業園

        60.5畝;11.5萬平方米

        綠色家居

        收儲盤活后新建

        8

        綠色家居產業

        杭垓鎮竹藝眾創園

        100畝;12萬平方米

        園藝、竹木制品

        新建

        9

        綠色家居產業

        鄣吳鎮扇藝小微園

        50畝;6.6萬平方米

        扇藝、工藝品

        新建

        10

        綠色家居產業

        天荒坪鎮白水灣工業園區

        1962

        椅業、裝備制造

        轉隸后改造提升

        11

        綠色家居產業

        杭垓鎮集鎮工業功能區

        600

        園藝、竹木制品

        轉隸后改造提升

        12

        綠色家居產業

        梅溪鎮昆銅鄉工業功能區

        936

        椅業、竹制品

        轉隸后改造提升

        13

        綠色家居產業

        靈峰街道城南村工業功能區

        665

        椅業

        轉隸后改造提升

        14

        綠色家居產業

        靈峰街道碧門村工業功能區

        297

        竹制品

        轉隸后改造提升

        15

        綠色家居產業

        報福鎮工業功能區

        270

        椅業、竹木工藝

        轉隸后改造提升

        16

        高端裝備產業

        開發區兩山高新小微產業園

        51.8畝;10.1萬平方米

        高端裝備及電子信息

        新建

        17

        高端裝備產業

        開發區智能汽配園

        304畝;18萬平方米

        汽車零配件

        基本建成

        18

        高端裝備產業

        開發區智能加速器

        615.2畝;25.78萬平方米

        電子信息、裝備制造

        已建成

        19

        高端裝備產業

        示范區共創小微園

        (一期)

        83畝;6.9萬平方米

        裝備制造

        已建成

        20

        高端裝備產業

        溪龍鄉工業功能區

        1000

        裝備制造

        轉隸后改造提升

        21

        高端裝備產業

        靈峰街道霞泉村工業功能區

        498

        裝備制造

        轉隸后改造提升

        22

        生命健康產業

        開發區雙河村生命健康產業園

        2098畝;251.5萬平方米

        醫療器械、生物藥和生物技術

        新建(環保審批需要納入)

        23

        通用航空產業

        天子湖鎮通用航空產業園

        80畝;不低于9.6萬平方米

        通航裝備制造;通航作業系統開發

        建議規劃、按需新建

        24

        新材料產業

        梅溪鎮石龍小微園

        218畝;31萬平方米

        綠色循環產業

        新建

        25

        新材料產業

        孝豐鎮竹產業科技創業中心

        3607

        綠色循環產業

        轉隸后改造提升

        26

        新材料產業

        豐城工業小微園

        180畝(存量130畝)

        綠色循環產業

        拆除重建,部分新建

        27

        電子信息產業

        示范區共創小微園

        (二期)

        82畝;11.9萬平方米

        通訊設備、電子元器件

        新建

        28

        電子信息產業

        天子湖鎮天衡小微園

        67.8畝;7.22萬平方米

        通訊設備、電子元器件

        新建

        29

        生產性服務業

        安吉科技創業園

        43.88畝;7.1萬方平方米

        科技孵化

        建成使用

        30

        生產性服務業

        示范區科創園

        37.4畝;5.63萬平方米

        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項目孵化

        新建

        31

        生產性服務業

        兩山創客小鎮

        44畝;6.1萬平方米

        綜合性服務業

        建成使用


         

        五、重點任務

        深入貫徹數字化改革、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三大戰略要求,主動順應新形勢新格局新目標新定位,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和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高水平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安吉制造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碳達峰碳中和快進行動。

        1.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鼓勵企業加大綠色智能關鍵技術攻關,利用智能化技術推動綠色制造水平提升。圍繞產品設計、制造、包裝、回收、處置等全生命周期,推動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能源低碳化、廢物資源化,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加快綠色能源項目建設,推動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開發光伏、水電、生物質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統謀劃產業綠色轉型,深入推進三增一降[7],加快形成一批綠色產品、綠色工藝、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升級版,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推進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建設,爭取開發區列入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實現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廢物零排放,構建區域循環經濟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8家、四星級綠色工廠達到100家以上,綠色設計示范企業8家以上,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8家以上。

        2.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快構建“1+5”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命健康、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興產業,優化工業內部結構,使經濟發展與化石能源消耗逐步脫鉤,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循環為導向的產業體系,夯實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積極爭取綠色家居產業成為省級綠色供應鏈試點,探索構建綠色家居行業安吉指數。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嚴格限制新增、改建、擴建水泥、鋼鐵、化纖、普通造紙、傳統印染等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加大對高耗能、高排放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重點推進水泥、化纖、造紙、紡織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現碳達峰。

        3.推進固碳減排引領示范

        依托安吉竹林資源優勢,推進節能低碳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加強與浙江省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與固碳減排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合作,謀劃建設安吉竹林碳匯發展研究院,積極爭取低碳發展研究院落戶安吉,開展竹林系統碳匯機理研究與竹林資源監測碳儲量估算工作。積極推進竹林碳匯創新發展,加快研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開展林業固碳增匯試點,積極探索生態資源權益交易中心建設,推動建立竹林碳匯交易平臺,主動對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賦能。加快建立強制與自愿相結合的企業碳披露制度,推進主要用能企業、規上企業、規下企業逐步實現碳賬戶全覆蓋,完善碳交易市場服務體系。

         

        4.推進工業園區整治煥新

        實施工業園區全域治理工程,加大五未土地整治,堅持關停淘汰一批、搬遷入園一批、整治提升一批,重點對存量批而未建、建而未用的項目做到應建盡建、可用全用。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出臺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企業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堅持小微企業園加快建設和低散亂企業整治同步抓,嚴格準入管理和標準,加速低效出清”“騰籠換鳥。嚴把項目準入關,擇優引進一批產業層次高、科技含量高、畝均產出高的先進制造業項目,提升園區產業發展層級。全面推進向存量空間要資源,以更大的政策引導力度和規劃管控力度,積極探索工業上樓,推進企業增高擴容。探索利用產城融合發展新理念新方法對老舊園區進行改造提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資源共享、廢物處理公共平臺。力爭到2025年,畝均稅收達到39萬元,累計盤活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11000畝以上。

        (二)綠色創新生態加速行動。

        1.完善產業創新協同體系

        圍繞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等,深化落實揭榜掛帥機制,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打造產業孵化器加速器智造園三位一體的產學研用平臺體系,進一步健全難題庫、成果庫、專家庫三大庫,完善“1+1+N”管理體系[8],加快構建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中試產業化的創新產業鏈。積極探索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萍紙@、合肥產業園建立合作機制,重點推進上海交大·浙江安吉生命健康聯合研究中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安吉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產學研平臺建設。加快椅藝產業與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各類服務平臺機構入駐,推動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基礎數字功能全覆蓋。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行動,實施雙高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健全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抱團發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的項目,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實施企業研發機構梯次培育計劃,支持企業申報建設各級研發載體,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龍頭企業積極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創新中心和科技園,充分利用境外高端人才、科研條件和創新環境,吸收國際先進技術。

        3.加快高層次人才引育

        深入推進南太湖精英計劃”“美麗英才計劃”“百名碩博招引”“大學生四季招引等行動,在上海、杭州等地積極開展綠色安吉·智引全球招才引智專場活動。深入實施鯤鵬行動啟明計劃, 分行業、分領域構建覆蓋全球頂尖人才的人才地圖,建立重點產業領域短缺人才目錄清單,靶向招引一批產業鏈薄弱環節領軍型、基礎型、實用型人才。深化實施南太湖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力爭更多本土人才成為國家級領軍人才。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升計劃、新時代工匠培育計劃,打造戰略科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能工巧匠在內的產業鏈人才隊伍。探索飛地經濟建設,加快建立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海臨港、張江園區、安徽合肥、蕪湖等地的引流通道。

        (三)綠色智造變革賦能行動。

        1.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全面實施千企技改,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一體打造名品+名企+名產業+名產地。構建問診需求個性化咨詢建立診斷成果數據庫開展企業數智化改造閉環工作體系,全面推進裝備換、產線連、車間添,推進規上企業智能化技造診斷全覆蓋。創新中小企業智能化升級服務券,降低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實施未來工廠標桿引領行動,梯次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提升路徑,助力全省推進以未來工廠引領的、以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主體的智能制造群體提質增效發展。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積極研制綠色家居行業智能工廠運維管理系統,加快融入全省產業大腦試點建設和應用,爭取綠色家居產業大腦試點落戶安吉。力爭到2025年,累計擁有22家省級未來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2.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實施“5G+工業互聯網提升行動,推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智造模式,加快創建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爭取納入到全省“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實施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試點企業(項目),深化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依托行業云平臺服務商,建立完善企業上云用云標準體系,支持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完善椅云平臺建設,增加全流程條碼掃碼功能、云品質、云設計椅業標準庫等功能上線,提升云平臺采購覆蓋率。推廣數字化改造、平臺化服務模式,支持工業互聯網系統集成商,在安吉推廣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商業決策、設備運行維護等工業APP微服務。力爭到2025年,創建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

        3.大力發展特色服務型制造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以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積極爭取兩業融合區域試點。引導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轉型,培育兩業融合試點企業。支持制造業企業、研究院平臺探索分行業融合發展路徑,積極拓展研發設計、軟件信息、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全力創建省級服務型制造研究院、服務型制造功能區。加強創新設計服務供給,加快建設工業設計公共生產力促進中心,引進專業化市場機構,提高實操設計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四)優質企業培大育強行動。

        1.培育產業鏈領航企業

        落實雄鷹行動企業培育計劃、金象金牛企業培育行動與百億、五十億企業培育專項計劃,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著力打造一批雄鷹企業和鏈主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速開展縣內、國內、國際化行業并購,兼并重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國內外高端品牌企業,將資本優勢轉化為規模、技術、品牌和市場優勢。實施鳳凰行動升級版,推進制造業企業股改上市和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力爭2025年實現百億企業、上市企業倍增,百億企業3家以上,上市企業17家以上。

        2.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實施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培育行動,梯次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路徑。大力推進培精育專專項行動,加快研究制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專項政策,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增強對特色技術、特色工藝、特色品牌的掌控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單項冠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實施雛鷹行動企業培育計劃,以提升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培育一批擁有冠軍型產品的隱形冠軍企業。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企業翻一番,累計擁有單項冠軍5家以上、省級隱形冠軍”15家以上,打造企業冠軍群。

         

        3.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加快構建五企培育體系,大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合規發展,通過企業合并、吸收換股、技術融合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建立市場主體升級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和長效化機制。鼓勵產業鏈領航企業聯動上下游企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生態,組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加快形成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鏈創新鏈生態圈,開展產業化合作、核心技術產品推廣應用等活動,提升產業鏈主導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2個。

        4.推進企業管理對標提升

        引入先進適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加快制定企業管理星級評價標準,分級分類開展企業對標評價,加強小微企業基礎規范管理、規上企業專精化管理、股份企業精細化管理、龍頭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實施企業管理現代化對標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對標診斷培訓實訓對標提升對比評價達標激勵建設指南迭代提升路線圖,加快施行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治理模式。積極貫徹浙商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組織開展浙商名家浙商薪火培訓,全面拓展提升企業家和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深入實施本土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分批組織優秀企業家赴杭州、上海、蘇州、合肥等地開展考察交流,探索建立企業首席人才官制度。強化對中層骨干的培訓,幫助企業全員提升精準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等綜合水平。

        (五)綠色產業鏈群躍升行動。

        1.構建產業鏈培育機制

        堅持補短板、鍛長板相結合,全面落實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創新產業鏈培育工作機制,主動融入全省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建設。推進落實一鏈一方案和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做優做強綠色家居特色優勢產業鏈。實施主導產業強鏈”“延鏈計劃,以龍頭企業為支撐,積極拓展產業鏈上下游領域,大力推進配件生產企業入園集聚,鼓勵成品類企業與配件企業配套協作,提高產業鏈配套能力,加快建設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產業生態系統。

        2.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立足新發展格局,搶抓超大規模內需市場開發機遇,強化產業集群培育,推動綠色家居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瞄準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推進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群培育。加強和創新集群治理,支持重點產業集群內部企業間相互投資參股,建立目標統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激勵機制,加大集群促進機構培育力度,積極參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提升集群穩定性和競爭力。

        3.開展高質量項目招引

        聚焦標志性產業集群建設,開展精準化、專業化、目錄化招商,重點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聯合開展鏈對點招引等方式精準招商,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定期開展以內引外合作對接活動。組織編制全球精準合作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清單,創新利用云平臺”“云簽約云化招商模式,進一步加大重點產業高質項目、引擎性項目的招引力度。深入開展項目雙進雙產行動,建立健全單子+方子”“專人負責+專班推進的工作機制,全力提升項目落地率、投資完成率、投產達產率。

        (六)綠色精品制造創優行動。

        1.推進自主品牌創建

        實施十城億人重點城市廣播品牌影響力行動,在國內外知名地標,開展戶外廣告、高鐵冠名、城市廣播等品牌宣傳,打響世界椅·安吉造”“健康椅·安吉造等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健全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大力推進產業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母子品牌建設模式,完成安吉椅業等集體商標注冊工作,設置嚴格準入及清退機制,規范集體商標使用管理。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展會,積極做好重大國事活動、賽事活動的品牌宣傳,塑造安吉高端品牌形象。深入實施品字標品牌(制造業)培育計劃,加快建設企業品牌培育中心、品牌指導服務站,引導和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爭創品字標、出口名牌等品牌,加快培育形成若干浙江制造名品。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企業20個以上,累計獲得市級以上政府質量獎12個以上。

        2.推進制造質量提升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示范行動,指導企業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建立覆蓋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創建管理創新示范企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進一步突出管理創新示范企業的宣傳推廣,樹立質量精益管理行業標桿,引導更多企業走質量強企道路。加大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投標的引導作用,依托椅業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等平臺,制定質量分級標準,推動發布優質采購目錄,鼓勵在重大裝備采購和重點工程建設中使用優質產品。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評估、風險監控和分類監管機制。

        3.推進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完善主導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重點加快中國安吉(綠色家居)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建立知識產權數字化保護機制,全面推進商標注冊全程電子化,提高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審查質量和效率。大力實施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引導電商平臺運用互聯網+”高效處置侵權假冒投訴,在進出口環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推進線上信息共享、辦案咨詢、案件協查。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七)雙循環戰略布局行動。

        1.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精準合作

        深入推進與杭州都市圈聯動,充分承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功能溢出,加快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延伸至安吉。積極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外溢,主動參與構建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加快融入G60科創走廊、長三角產業鏈體系,依托滬湖綠色智造走廊與長三角綠色制造聯盟,規劃建設長三角綠色裝備制造園。加快安吉數字物流港建設,提升流通業現代化水平,構建長三角區域一流的智慧保稅現代物流園區。推進飛地經濟飛地孵化器轉換,構建安吉地方特色+城市資源支撐的創業創新大平臺,加快推進上海安吉兩山雙創園、G60科創中心、生命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杭州安吉兩山科創園等飛地建設,打造雙創飛地模式。

        2.推進國內外超大規模市場開發

        貫徹實施浙江制造拓市場行動,發揮百網萬品”“春雷計劃”“嚴選計劃”“商超計劃帶動作用,積極拓展國內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和外綜服+”新型貿易模式,依托全省首個承??缇畴娚?/span>+海外倉試點,加快構建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新模式。加快推進綠色家居產業集群跨境電商園建成投運,推廣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加快推動出口轉內銷,鼓勵企業開展電商直播等智能營銷新業態,通過集中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幫助外貿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充分利用全國政府采購聯網契機,引導安吉企業入駐安吉精品館和網超平臺,推廣安吉綠色家居等產品。

        3.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全球布局

        以實現資源全球化配置和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化布局為目標,引導安吉優勢產業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助力外貿企業內外銷并行轉型。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改革,有序拓展新興市場,著力推進國際創新園、孵化器等合作建設。推廣外經貿綜合服務體系試點成果,建設海外營運中心和公共海外倉,持續鞏固歐美傳統市場。抓住RCEP簽署有利契機,加強綠色家居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發展試點成果應用,重點圍繞綠色家居領域謀劃建設主體功能突出、外資來源相對集中的國際產業合作園,進一步推動浙江澳門(安吉)經貿合作區建設。支持中小企業開展跨境產品交易、技術交流,主動融入大型跨國公司的產業供應和技術創新體系。

        六、重大工程

        (一)綠色家居轉型升級工程。

        秉承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發展理念,支持綠色家居企業實施設備聯網、產線聯網化改造,加快推進規上綠色家居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積極推進椅云平臺建設,打造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綠色家居企業采用先進智能化、清潔化、低碳化技術優化制造流程,推行資源能源及污染物動態監控和管理,推進清潔生產審核。依托安吉綠色家居產業園、兩山高新園區、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綠色家居小微企業園等空間載體,加快推進天振科技新型無機材復合地板、永裕新材料未來智造綜合體、中源家居未來工廠產業園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依托浙江工業大學·安吉綠色家居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浙江大學安吉竹產業研究院、健康坐具研究院等創新載體,推動設立全球椅業研發中心,加強產業創新力與工業設計能力支撐。謀劃建設綠色家居產業技術研究院,按照政府引導、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共同參與的原則,探索建立符合市場導向且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公益性與營利性服務有機結合、技術研發與創新服務有機結合的新型科技創新載體。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校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圍繞工業操作系統、智能制造、物流倉儲、功能性機構件、新材料配件等領域,實施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科技專項,力爭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建立一批成果產業化應用試點。加強與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上海家具研究院、浙江省竹資源與高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美術學院竹語者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合作,積極對接綠色家居創新設計資源,開發面向座椅等家居產品的智能設計方法。積極融入G60科創走廊,招引一批綠色家居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加快完善綠色家居產業鏈,融入全省標志性產業鏈體系,打造綠色家居產業生態。積極創建省級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標桿縣(市、區)。到2025年,綠色家居規上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普及率達100%,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8家。

        (二)生命健康延鏈擴面工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生命健康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聚焦產業鏈培育創新鏈,以推動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源頭創新、精準醫療全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加速融合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提升基礎創新能力與關鍵技術控制力。謀劃建設生命健康基礎研究平臺與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加快引進高水平生命健康研究機構,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研究院開展深入合作,探索建立生物技術研發合作新機制。推進生命健康產業共享實驗室建設,強化技術服務,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難題,為合作企業免費開放實驗儀器設備、減免檢驗檢測費用以及提供技術咨詢,促進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產業平臺建設異地研發中心,引導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動生命健康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全覆蓋,支持有條件的研發中心升級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瞄準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耗材、醫療保健及服務等重點領域,搭建一批生命健康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持續導入優質創業項目,對接公共服務資源并提供專業孵化服務,著力培育孵化一批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初創型企業。支持東方基因等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建產業園,探索實施平臺化發展戰略,增強產業鏈垂直整合與橫向聯合能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托、相互影響、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圈。依托生命健康產業園等空間載體,加快建設智永電子工業與航空醫療醫用篩網、巴奇騰醫用無紡布、惠嘉生物制劑、東方基因快速體外診斷產品等重大項目。面向長三角主要城市引進一批高精尖高附加值的重大項目,重點面向上海張江藥谷、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杭州錢塘區生物醫藥港、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生物醫藥創新高地,加大優質項目招引力度。到2025年,生命健康產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6%,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家以上。

        (三)高端裝備招大引強工程。

        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集群化為主攻方向,積極把握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戰略機遇,加快集聚高端發展要素,繪制高端裝備產業鏈創新鏈招商圖譜,明晰產業鏈重點環節,面向各類500強企業、大型央企國企、鏈主企業、上市公司和行業頭部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招商。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生產性服務業與裝備制造業的滲透融合、裝備制造業軍民融合,抓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重點項目建設,重點面向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基礎零部件,加強優質項目招引。依托高端裝備產業園等平臺,加快推動中力機械倉儲搬運設備、敏能科技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企業推進工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積極開展能效對標活動,推動高端裝備產業加快實現碳達峰。鼓勵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吸引國內外汽車零部件領域領軍級科研單位來安吉與本地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優化提升產業創新平臺空間布局和輻射能級,提升本地科研創新能力,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裝備龍頭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企業完善產品鏈條,整合上下游企業,不斷推進由單一零部件供貨到總成化、模塊化產品供貨,逐步加大對動力總成、電子電路總成等系統件的開發及產業化。整合優化服務體系,引育一批具有總承包能力的綜合性裝備企業、系統集成方案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為主體,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設計開發、配套、運維等資源,形成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和工程總承包于一體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統成套公司,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低碳技術改造、數字化改造等整體解決方案,提高裝備產業的總承包總集成能力,支持裝備企業取得工程和設備總承包資質,推動裝備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延伸和融合發展。到2025年,新增高端裝備億元以上項目60個以上。

        (四)電子信息企業培引工程。

        依托上海、杭州、深圳等飛地平臺以及電子信息產業園等空間平臺,用好電子信息專項基金,推進清華啟迪之星孵化器等孵化平臺建設,積極孵化、引入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科創型、成長型企業。聚焦移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大數據技術及服務等重點領域,厘清企業培育方向和支持政策,集中政策、技術、資金等優勢資源重點扶持,堅持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推進中小企業發展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裝備制造領域生產高端前沿技術產品的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發展,鼓勵企業通過重組、并購等方式做強做大,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構筑形成龍頭引領、骨干支撐、重點示范的企業梯隊。鼓勵本地電子信息企業加強與配套材料和設備儀器企業、整機企業聯動發展,引培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加強優質企業布局,支持潔美電子等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建產業園。大力布局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大數據運營中心,探索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江蘇物聯網研究中心等研究院所開展戰略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聯合創新體系,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引導優勢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和跨領域價值鏈拓展,合理布局和優化產業集群,共同營造產業發展生態,促進資源共享和聯合創新,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瞄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緊盯??低?、中天科技、比亞迪電子、得潤電子等頭部企業,著力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帶動相關企業集聚提升,全力打造通訊制造光訊谷。到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規上企業達到50家,新增10億元以上企業3家,擁有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隱形冠軍2家。

        七、保障措施

        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強化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強化要素保障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緊密融合,推動要素向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匯聚。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

        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統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工作。建立產業鏈、企業培育、項目推進、平臺提升等重點工作專項專班專題推進機制,推行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運作方式,推進重點領域和重大改革一條邊管理。建立日常督查和年終考評雙重考核機制,完善季目標、月監測、專班干、重激勵、爭高分爭先創優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各部門、單位負責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探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集中尋求解決辦法。建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機制,定期對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階段性檢查和效果評估,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考核中,充分發揮評價考核機制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二)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發揮政府產業基金政策引領作用,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激勵機制,支持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推進財政資金精準扶持安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優化專項資金支持方式和重點,重點聚焦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公共服務(產業鏈)平臺建設、科技研發、產業轉型發展試點示范等領域,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完善金融服務制造業項目合作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深化智造融通、雛鷹助飛、綠色信貸等專項金融服務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信貸投向,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技改貸款和信用貸款,推動股權投資、債權融資等向制造業傾斜,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新推出產業專項金融服務體系和專項產品,持續推進綠色項目提速貸,進一步深化和推廣政采貸金融服務業務,增加綠色金融普惠性,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體系。

        (三)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探索建立工業用地紅線制度,在區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為制造業發展留足用地空間,確保區域內重點工業平臺規劃工業用地總規模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維持在合理區間內。開展低效用地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積極盤活存量用地,加大低效用地再開發、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再利用工作力度,產業用地經批準后可分割盤活、直接轉讓盤活。按照產業發展單元、工業綜合體、產業標準地、標準廠房等新模式,對單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完善土地市場流轉和招拍掛制度,積極開展創新型產業(M0)用地混合使用,打造工業社區工業小鎮。對專業園區內企業實施高容積率原拆原建技改項目的,加大獎勵力度。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開展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深化破五未攻堅行動與五未土地處置、畝均改革提升之間的有效融合,實施低效企業攻堅行動,不斷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完善常態化企業開辦全流程一日辦結,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進一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2.0版。深化用地規劃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綜合測繪改革,優化投資3.0平臺,實現網上事項辦理的全流程閉環,加速推進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80改革。深化無證明改革,同步市級證明材料名稱和取消方式,同時推動無證明向金融領域延伸。全力推進標準地+數字招商改革,全面應用標準地數字地圖。持續開展中級工程師自主評審工作,完善配套人才服務體系。加快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托管等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五)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開展惠企幫扶活動,以三服務活動為抓手,重點做好涉企惠企相關服務。加快企業碼宣傳推廣,研究開發企業高頻應用專區模塊,逐步提高企業碼使用率。強化外腦借力,集聚各方智庫資源,建立產業智庫名單,完善專家咨詢、產業研究等工作機制,定期組織集中研究、攻關、解決產業重大發展問題,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積極舉辦專家行、記者行、高峰論壇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動,加大宣傳造勢力度,重點加強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產品升級改造、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等示范試點項目的宣傳和推廣。進一步暢通人才綠色通道,切實解決住房、子女教育、健康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著力提升人才服務質量,高水平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縣。

         

        附件:1.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總框架

              2.部分縣市區相關指標對比

              3.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任務清單

        4.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大工程清單

        5.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

        6.部分領域產業鏈圖譜

         

         

         


         

         

         

         


         
          


         
          

         

         


         
          

           

          

          

          
         
          

        附件3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點任務清單

        序號

        重點任務

        項目/事項

        十四五期間舉措及目標任務

        牽頭部門

        配合部門

        1

        碳達峰碳中和快進行動

        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加大綠色智能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綠色制造水平提升,圍繞產品設計、制造、包裝、回收、處置等全生命周期,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推進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8家、四星級綠色工廠達到100家以上,綠色設計示范企業8家以上,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8家以上。

        經信局

        生態環境局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優化工業內部結構,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循環為導向的產業體系,夯實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積極爭取綠色家居產業成為省級綠色供應鏈試點,探索構建綠色家居行業安吉指數,完善能源雙控制度。

        經信局

        發改局、生態環境局

        推進固碳減排引領示范

        積極推進竹林碳匯創新發展,加快研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開展林業固碳增匯試點,積極探索生態資源權益交易中心建設,推動建立竹林碳匯交易平臺,主動對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賦能。

        資源規劃局

        發改局、經信局、生態環境局、城投集團、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推進工業園區整治煥新

        實施工業園區全域治理工程,加大五未土地整治,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力爭到2025年,畝均稅收達到39萬元,累計盤活閑置和低效工業用地11000畝以上。

        經信局

        資源規劃局、開發區、各鄉鎮街道

        2

        綠色創新生態加速行動

        完善產業創新協同體系

        圍繞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卡脖子技術等,深化落實揭榜掛帥機制,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加快產學研平臺建設,加快椅藝產業與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推動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基礎數字功能全覆蓋。

        科技局

        經信局、開發區、孝豐鎮

        2

        綠色創新生態加速行動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行動,實施雙高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健全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

        科技局

        經信局

        加快高層次人才引育

        深入推進南太湖精英計劃”“美麗英才計劃”“百名碩博招引”“大學生四季招引等行動,深化實施南太湖本土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升計劃、新時代工匠培育計劃。

        組織部

        經信局、科技局、人力社保局

        3

        綠色智造變革賦能行動

        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全面實施千企技改,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進規上企業智能化技造診斷全覆蓋,梯次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提升路徑,力爭到2025年,累計擁有22家省級未來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經信局

        科技局

        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實施“5G+工業互聯網提升行動,推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智造模式,加快創建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力爭到2025年,創建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

        經信局

        科技局

        大力發展特色服務型制造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以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大力發展特色服務型制造服務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向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積極爭取兩業融合區域試點。

        經信局

        發改局

        4

        優質企業培大育強行動

        培育產業鏈領航企業

        落實雄鷹行動企業培育計劃、金象金牛企業培育行動與百億、五十億企業培育專項計劃,力爭到2025年實現百億企業、上市企業倍增,百億企業3家以上,上市企業17家以上。

        經信局

        統計局、稅務局

        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實施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培育行動,梯次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路徑。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企業翻一番,累計擁有單項冠軍5家以上、省級隱形冠軍”15家以上,打造企業冠軍群。

        經信局

        科技局

        4

        優質企業培大育強行動

        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加快構建五企培育體系,大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合規發展,組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加快形成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鏈創新鏈生態圈,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2個。

        經信局

        科技局、開發區

        推進企業管理對標提升

        引入先進適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加快制定企業管理星級評價標準,分級分類開展企業對標評價,加強小微企業基礎規范管理、規上企業專精化管理、股份企業精細化管理、龍頭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

        經信局

        人力社保局

        5

        綠色產業鏈群躍升行動

        構建產業鏈培育機制

        推進落實一鏈一方案和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做優做強綠色家居特色優勢產業鏈,加快建設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產業生態系統。

        經信局

        科技局、投資促進中心

        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加大集群促進機構培育力度,積極參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提升集群穩定性和競爭力。

        經信局

        發改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投資促進中心

        開展高質量項目招引

        構建“1+1+N”產業招引體系,圍繞“1+5”主導產業鏈,精準開展產業鏈、產業園招商,組織編制全球精準合作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清單,創新利用云平臺”“云簽約云化招商模式,進一步加大重點產業高質項目、引擎性項目的招引力度,著力引進一批鏈主型、基地型、園區型重大產業項目,引入市定工業“大好高”項目、5億元以上項目突破“雙百”。

        投資促進中心

        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

        6

        綠色精品制造創優行動

        推進自主品牌創建

        健全品牌梯度培育體系,大力推進產業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母子品牌建設模式,加快建設企業品牌培育中心、品牌指導服務站,引導和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企業20個以上,累計獲得市級以上政府質量獎12個以上。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商務局

        6

        綠色精品制造創優行動

        推進制造質量提升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示范行動,指導企業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建立覆蓋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

        推進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完善主導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重點加快中國安吉(綠色家居)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市場監管局

        經信局

        7

        雙循環戰略布局行動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精準合作

        深入推進與杭州都市圈聯動,充分承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功能溢出,加快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延伸至安吉。積極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外溢,主動參與構建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加快融入G60科創走廊、長三角產業鏈體系。

        發改局

        經信局、科技局

        推進國內外超大規模市場開發

        貫徹實施浙江制造拓市場行動,發揮百網萬品”“春雷計劃”“嚴選計劃”“商超計劃帶動作用,積極拓展國內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和外綜服+”新型貿易模式,依托全省首個承??缇畴娚?/span>+海外倉試點,加快構建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新模式。

        商務局

        經信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產投集團、開發區

        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全球布局

        以實現資源全球化配置和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化布局為目標,引導安吉優勢產業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助力外貿企業內外銷并行轉型。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改革,有序拓展新興市場,著力推進國際創新園、孵化器等合作建設。

        商務局

        發改局、經信局、科技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海關、銀保監組

         


         

        附件4

        安吉縣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十四五”重大工程清單

        序號

        重大工程

        主要事項

        2025年目標

        牽頭部門

        配合部門

        1

        綠色家居轉型升級工程

        加快推進規上綠色家居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打造綠色家居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行資源能源及污染物動態監控和管理,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加強產業創新力與工業設計能力支撐,實施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科技專項,建立一批成果產業化應用試點,打造綠色家居產業生態。

        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累計實現綠色家居規上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普及率達100%,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8家。

        經信局

        科技局、市場監管局

        2

        生命健康延鏈擴面工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生命健康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聚焦產業鏈培育創新鏈,以推動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源頭創新、精準醫療全鏈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加速融合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提升基礎創新能力與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