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林碳匯背景下加快完善竹林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議
竹林碳匯背景下加快完善竹林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議
安吉有著“中國第一竹鄉”的美譽,擁有毛竹林87萬畝,曾以全國1.8%的竹產量創造了全國20%的產業產值。自去年以來,安吉聚焦綠色低碳共富,創新謀劃了竹林碳匯改革,旨在推動竹產業二次振興,目前已完成毛竹林流轉84.35萬畝,組建股份制合作社119個,為規模、集約、高效經營奠定了基礎。
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一)服務主體總量偏少。林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推進緩慢,勞務服務主體主要集中在枯死松木清理數量大約10家,同時也能提供竹林經營服務。但大多數已建或在建組織缺乏先進機具、專業人員、規范服務和現代管理。
(二)服務實力不強。大多數服務組織局限于在劈山撫育方面提供單環節、短鏈條服務,毛竹采伐、冬筍產銷、林下栽培、產后初加工等服務模式創新和集成應用不夠,能夠提供專業化、全鏈條服務主體較少。
(三)公益性服務機構人才隊伍不穩定。我縣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多為大專以下學歷,年齡偏大的初中級職稱,目前林業技術人員管理職能多下放到鄉鎮,技術干部同時要從事各類行政中心工作,不能專心于技術推廣工作。近些年雖招引了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但又出現不少年輕技術干部外流,在編不在崗等現象。
二、對策建議
(一)加強人才培養。要加快打造服務于毛竹林經營的專業技術人干部隊伍、經營管理人才隊伍、職業林農隊伍,依托林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等載體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充分吸納農戶和社會勞動力組建竹林培育、采伐等方面的專業化隊伍參與竹林標準化經營。要探索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造就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林業實用人才。
(二)提高綜合機械化率。一是加強竹機械裝備研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新技術、新設備、新技術研發,不斷補齊短板;二是改善竹林生產經營基礎條件,加大林區道路修繕,開展宜機化改造,拓展機械應用空間;三是加強典型示范,建立示毛竹經營機械裝備創新試驗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建立多類型社會化服務組織。一是引導成立植保服務隊、采伐服務隊、劈山服務隊、鉤梢服務隊、挖筍服務隊等專業化隊伍。按照竹產業政策給予社會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補貼。對經營主體購置的林機裝備按竹產業政策給予財政購機補貼,促進竹機械裝備購置與利用,提升組織的作業效率和水平。二是圍繞林下種植,建立種苗生產供應中心。三是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林場成立營銷服務公司,拓展線上線下銷售網絡。不斷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等模式,讓合作社集中精力從事自己做得了、做得好的生產環節,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事交給服務主體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