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安吉縣遞鋪鎮水口村靈峰山的大雄峰,距縣城約12公里。始建于五代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名靈峰院。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稱百福院;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又更名為靈峰講寺,通稱靈峰寺,是安吉最大的寺院。吳越王錢 (公元825—932年)重佛尚施,曾兩次瀏覽該院,因賜予“靈峰長興”匾額,院容振興。后歷經宋、元、明、清多次重修。
靈峰寺高僧輩出,五代有義嶙禪師創業肇始;宋有仲賢;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日本東拙禪師,從海路入中國,欲往印度遇阻,亦留居住持,直至圓寂。明有智旭(生于公元1599年,卒于1655年,字蕅益),著有《靈峰宗論》等47種,191卷,創凈土宗靈峰派,被凈土宗奉為第九祖?,F任方丈上達下緣大和尚,為普陀梵音洞出家,在其領導下重修靈峰寺,此及功德無量。
據民國《靈峰寺治》記載,當時有殿五、堂六、樓二、室三、塔十四。寺院長年失修,損毀較為嚴重。1983年5月安吉縣人民政府公布靈峰寺為文物保護單位后,曾進行修繕。1997年修復山門、天王殿、三圣殿、藏經樓、僧寮、客房。2000年12月新建的蕅益大師紀念堂落成,堂為重檐歇山頂,規?;趾?。今寺院還保存《重建靈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靈峰百福寺碑記》等文物。靈峰寺附近還有印心池、釣月池、梅花澗、仙人臺、包樹泉、安養泉、談經石、神舟峽、影云潭、華巖洞等古跡。
靈峰寺在群山環抱之中,寺前有參天古樹,寺側潺潺溪水,修篁翠竹,森異幽絕。志書稱為:“寺因峰建,峰以寺傳,因巒聳秀,林木深幽?!庇纱丝梢?,靈峰寺是一處絕佳的旅游勝地。